来源:长三角日报 4月25日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量:12
中国市场创新引擎轰鸣,跨国企业正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深化“本土创新”,服务全球市场。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跟随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总部面对面”系列采访活动,走进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探寻这些企业在上海的创新发展之路。
“截至2024年底,科思创在中国投资超过40亿欧元,中国已成为公司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中,上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拥有科思创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还是公司工程塑料事业部的全球总部以及亚太创新中心所在地。”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告诉记者。
科思创与中国的缘分始于2001年。当年11月,科思创开始兴建上海一体化基地并成立聚合物科研开发中心(浦东金桥)。随后的20余年里,随着中国及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科思创以上海为根基,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不断扩张产业版图。2010年,公司宣布增加投资10亿欧元大幅提升上海一体化基地产能。一年后,公司将聚碳酸酯业务部的全球总部从德国勒沃库森迁至上海,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和客户。
如今,上海一体化基地已成为公司全球最大的综合性生产基地,总投资超38亿欧元,拥有12座配备先进生产技术的工厂,覆盖公司主要产品线。同时,上海基地也是科思创欧洲以外首个工艺技术中心的所在地,基于“本地为本地”及“本地为全球”的概念开发定制化工艺技术解决方案。此外,上海基地还积极拥抱绿色能源,绿电使用占比已超30%。
据悉,科思创聚合物开发中心也已成为公司亚太创新中心,作为其全球三大创新枢纽之一,为全球客户提供世界一流的研发支持,为电动出行、可再生能源、消费电子和建筑等充满活力的市场开发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高科技塑料研发助力中国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循环经济发展进程。2024年4月,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率团访问了科思创亚太创新中心,了解公司在循环经济领域的领先创新成果,并就中德合作的机遇展开讨论。这也是代表团在上海期间访问的唯一一家企业。
雷焕丽通过两个“回收”案例诠释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一个19升的农夫山泉大水桶,经过回收处理,可以变身20寸旅行箱、扫地机器人的外壳或中性笔的笔壳;而汽车报废的大前灯,回收后则能成为汽车内饰,如仪表盘。这些案例不仅证明了循环经济可以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二次生命”,更体现了科思创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后一个案例正是上海本土创新的成果,如今已服务全球市场。科思创已成功推出采用汽车报废车灯回收制成的消费后再生(PCR)聚碳酸酯材料系列,并携手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以及蔚来、大众等汽车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车用塑料回收闭环商业模式。
雷焕丽指出,作为支持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在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与政策支持下,科思创也正不断赋能地区总部建设,以进一步强化区域战略布局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本土市场响应速度,更精准把握政策导向、行业发展与监管动态,从而拓展在华发展空间。
目前,科思创上海综合性地区总部已全方位覆盖区域管理、创新、经营、投资、生产等功能,汇聚了公司工程塑料事业部全球总部(上海市第一家经认定的跨国公司事业部全球总部)、涂料与胶粘剂事业部和弹性体事业部的亚太总部、亚太创新中心,以及工程、安全、物流、采购、信息技术等众多职能部门的亚太总部。
在人才发展方面,科思创始终致力于营造让员工施展才华的职场环境,并通过众多内部培训和教育项目促进人才发展。例如,自浦东新区的人才专项政策“明珠计划”实施以来,科思创中国已有三名博士员工凭借在先进材料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自动化研发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明珠工程师”的殊荣。
“人才是科思创坚定选择上海的关键因素。作为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我们始终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多元化的人才梯队。”雷焕丽表示,上海作为科创高地,汇聚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研发人才,更提供完善的人才政策支持,这些都在助力公司培养出更多面向未来的新时代人才。
作为一名“新上海人”,雷焕丽有感于上海这座城市在不断蜕变,“在上海这片改革开放的创新热土上,科思创深切感受到上海‘有温度、有效率、有规范’的营商环境,见证和受益于持续推进的高水平制度创新,并不断为地区总部赋能。当前全球市场环境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依然对这里强劲的发展韧性满怀信心和期待。”
与科思创类似,住友制药在中国市场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在第五届进博会上,住友制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宣布作为中国地区总部正式揭幕并投入运营。此后,住友制药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速。为了加速对中国的产品投入,住友制药已在苏州开设工厂,将更多海外成品药物提供给中国患者。
住友制药中国董事长兼总裁纐缬义隆表示,近年来,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欢迎进口创新药,在审批提速的同时,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比如,住友制药在华研发的抗生素“信乐妥”(醋酸来法莫林)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有望今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住友制药中国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2025年4月1日,住友制药中国的母公司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和丸红株式会社签订了股份转让相关的协议。根据协议,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将成立新公司,以接手其中国及东南亚的业务,并将新公司60%的股份转让给丸红株式会社的全资子公司——丸红Global Pharma株式会社。
“住友制药中国将从住友制药集团独立出来,作为丸红集团的一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后,将诞生一家拥有独一无二商业模式的新公司,它从住友制药株式会社这样的研发型制药企业中独立出来,有别于原来的研发型制药企业的模式,并融合了丸红这样的全球性综合商社的力量。”纐缬义隆表示,“我坚信,通过这种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新公司的中国子公司将加快进化速度,更进一步为中国患者作出贡献。”
大型跨国公司根植上海,正不断把握发展机遇,与上海同频共振、共同成长。它们不仅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更在推动中国绿色转型、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随着中国市场创新引擎的持续驱动,这些跨国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