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全球高端制造顶峰攀登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2 浏览量:53

 来源:参考消息

全球知名工业城市中,一定有一席属于上海。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国产大型邮轮乘风出海、新能源车实力抢滩、智能制造提质升级……上海孵化出的高端制造“顶流”彰显了这座城市的重大攻关和综合工业实力。

 

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工业成本高、资源紧,如何在智能化、信息化浪潮中破题,担起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的重任,当好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上海正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行业、领军企业的“首选”、“优选”,携手国内外“同行者”迈向高端制造之巅。

 

大国重器突破西方垄断

 

今年国庆假期,邮轮旅游重新回归百姓生活,令人期待的是,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成为“出海度假”的新选择。

 

9月20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首航船票开售。这是继国产大飞机C919在5月28日商业首航后,来自上海的又一喜讯。它从这座充满“魔力”的城市启航,因此被命名为“爱达·魔都号”。

 

历经五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从一块焊接钢板到一座“海上城市”,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研制路径,打破了只有欧洲才能建造大型邮轮的格局。

 

“重器”自有乾坤大。不仅在于百万级、千万级零部件的体量之大;更在于综合研制、集成创新的难度之大;还在于对关键攻关、产业升级的带动之大。

 

从大飞机、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国之重器、标志性成果中,可以梳理出上海高端制造业拾级而上、勇攀高峰的内在逻辑。

 

一看实践力。从国产大型邮轮的建造基地——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驶向全球航运市场的大型船舶数以百计,无论超大型集装箱船,还是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都被一一攻克,而摘取这颗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大型邮轮,则代表着我国造船工业实力再上新台阶。

 

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说,尽管与国际一流的大型邮轮相比,国产大型邮轮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完成这一从无到有的跨越,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实现全谱系建造能力。国产大型邮轮集纳了全球500家供应商,形成的邮轮供应链“图谱”,为大型邮轮批量化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看创新力。高端装备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试炼场”。中船芬坎蒂尼首席执行官马西米利亚诺·韦里说,“爱达·魔都号”融汇中意智慧结晶,会保障乘客舒适畅游四海,“这是中意两方设计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很荣幸芬坎蒂尼能参与到这一事业中”。

 

“通过大型邮轮项目,我们建立了首支邮轮设计国家队,培养了一批大型邮轮研发设计的核心骨干人才,通过基础科研与实船工程的交叉验证,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有助于构建起集技术需求、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技术验证、产业化于一体的工业创新体系。”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介绍道。

 

三看带动力。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引起外媒高度关注,不仅在于这一飞机型号的成功,更在于它对高端制造的整体带动作用。

 

常住英国、从业十年的航空分析师卢克·博德尔撰文认为,虽然中国之前已经研制出自己的飞机,但C919是中国第一架“从零开始”研制的大飞机,这是中国从低价值制造业转变为全球工业和技术领导者之一的标志。

 

上下游联动“强筋骨”

 

在上海,走进宝武集团宝信软件公司的专业车间,上百个“宝罗”机器人正在此被集成、调试。高炉炉前作业机器人、拆捆机器人、贴标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将被发往工厂“上班”。宝信软件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俞鸣说,“宝罗”机器人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是制造业升级的“神兵利器”。

 

智造升级不仅带来效率、工艺提升,更带动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今年3月,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正式建成投产。作为全球第一个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产线,这一项目每年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50万吨顶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

 

关键材料研制按下“快进键”,推动国产新能源车出海“抢滩”,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聚链成阵”。

 

专程参加上海车展的名爵汽车奥地利总代总经理安德烈亚斯·科斯特莱茨基说,名爵汽车进入奥地利后,已经快速拥有了一批“粉丝”。尤其是一款在海外定名为“MG4”的汽车,“欧洲消费者很喜欢中国的新科技,这款汽车会是我们的爆款”。

 

一批批新能源车从上海出发“飘洋过海”,引得航运企业不断加开国际航线,足见市场需求火爆。今年初,远海汽车船公司的“中远腾飞”号货轮满载3968辆中国造新车从上海驶离,目的港为土耳其代林杰港和意大利利沃诺港。这是远海汽车船公司2023年为国产新能源车开辟的第一条定制化专班航线。

 

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迎来重大变局,汽车电动化步伐不断加快。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中国正飞速成为汽车大国,而电动车在其中起到特殊作用。

 

上海正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材料、零部件、控制系统到整车,积极顺应汽车产业发展浪潮,走出一条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野边继男认为,中国引入外资车企到本国生产,并优化汽车外资政策,在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同时,培育了本土电池制造企业,形成了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首选”“优选”在上海

 

最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再一次刷新了“上海速度”。

 

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建设,当年12月第一辆整车下线,创造“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上海速度”。“上海速度”持续加速。两年多后,第100万辆特斯拉整车下线,而从第100万辆到第200万辆下线,只用了不到13个月。

 

“特斯拉创造的纪录离不开中国、上海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优质的营商环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说。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始终是关键行业、领军企业的“首选”“优选”。

 

近期,2023浦江创新论坛、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等众多国际论坛、展会在上海密集举行,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头部企业和国际机构。作为解决共性问题、开拓发展空间的最佳实践地,上海备受青睐。

 

发展热度不减,更多国际展商纷至沓来。将于12月5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国际海事界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截至8月20日,已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确认参展。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中方组委会主席邢文华说,本土化与国际化从来就不是一对矛盾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上海为国内外企业创造机遇,也形成了联动互通的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更需要加强广泛的国际合作,让更多的企业建立和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丹麦馆相关负责人、丹麦出口协会海事海工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张鹰认为,上海是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又是连接国内外的国际枢纽,还拥有广阔产业腹地、优质市场和高端人才,无论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升级还是市场开拓,都是最优选择之一。

 

继续刷新“上海速度”,需要升级版的“上海服务”。让企业宾至如归,与城市共谋发展,上海推出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常态走访联系、专人服务对接、政策量身定制,让企业精准掌握政策、便利获取服务、高效办理需求。

 

走进企业“问计问需”,让更多的优质企业能够在上海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今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上海累计达到922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544家。

 

集聚科技创新之智,迈向高端制造之巅,上海营造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日渐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