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26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17-2022年间,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年均进步率达4.8%”,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在会上发布《2023年长三角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时指出,“创新驱动力是驱动一个城市或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动能,由研发创新驱动力和产业创新驱动力组成。”总体来看,4.8%年均进步率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呈良好上升趋势。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国家级创新雁阵格局中,长三创新雁阵规模最大,且层次梯队分明。从创新驱动力空间分布看,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呈现出鲜明的雁阵格局和梯度差。据王振介绍,41个城市可分为头雁城市、重要支点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和其他具有新成长空间的各类城市组成,分别以上海、南京、宁波、马鞍山等城市为代表。
“长三创新雁阵既有上海这个国际枢纽型强劲头雁引领,更有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四大重要支点城市的强劲雁翼支撑,还有宁波、南通、常州、芜湖等一批重要支点城市和一批具有新成长空间的各类城市,组成强劲活跃、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方阵。”王振说。
而从创新投入、创新载体、创新产出、创新绩效四大分类指数看城市排名,头雁城市、支点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则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像上海在创新投入、创新载体、创新产出三个领域都位列第一,创新绩效排在第五;杭州在创新投入、创新产业领域两个领域位列第三,创新载体和创新绩效两个领域位列第四;苏州的创新投入位列第四,创新载体位列第五,创新产出位列第四,创新绩效位列第十。” 王振介绍道。
与此同时,各城市在创新驱动力的进步指数上也颇有成就。“南通排在第一,上海排在第十五位。其中上海的创新绩效进步程度比较突出,排在第二位,显示了上海最近几年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快速成长,为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很大贡献。”王振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创新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向上海、省会城市等集聚的趋势较为明显。“这是一种规律性趋势”,王振分析,“当然产业链要继续往周边地区、往中小城市扩散。因此,要发挥头雁城市、重要支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带动其他城市产业链升级,打造强劲活跃的创新雁阵和创新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