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现代化强国首先必须是流通强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7 浏览量:25

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

“我国改革开放始于流通领域,并在流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最近,在《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研讨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我们真正迎来了大流通时代,现代流通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始于流通领域

陈文玲认为,之所以说改革开放始于流通,只要是因为改革最初是从打破“三固定”开始的,即打破固定的作价方式、固定的商业层次、固定的流通渠道,然后开始放开市场价格。农业改革是从承包责任制开始的,中央连续发了关于农村改革的五个一号文件。而在发五个一号文件之前,则是流通体制改革,是对“三固定”的突破。

到目前为止,在改革进程中,流通行业可能是走得最快的,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是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最高的,是流通主体结构变化最大的,是企业主体结构变化最大的。整个流通行业领域最早推向市场,并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

陈文玲认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流通领域出现了几个巨大的变化:

一是流通的地位发生了变革。

流通从国民经济的末端走到前端,从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行业发展到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决定性地位的行业。流通的先导性、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已经确立,这一点现在是没有异议的。

关于流通业的先导性地位,除学者们讨论和形成理论外,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已经写进去了,在很多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都提到了。现代流通最先被写入的领导讲话是李岚清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题词十周年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市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讲话的第二部分就提出要发挥流通的先导性作用。这是中央国务院领导最先讲现代流通,之后江泽民同志讲话也有了同样的内容。由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吴仪同志讲话中专门讲了现代流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这次讲稿的流通部分本人也有参与。后来,这个文稿成为国务院相关文件。再后来,有关流通先导作用的论述就越来越多了,逐步得到认同。

陈文玲说,2007年7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主持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海邀请她作了题为《现代流通与城市竞争力》的专题报告。习近平要求大家以登高望远的姿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上海经济集聚和辐射作用。

陈文玲说,习近平主席曾经在浙江这个市场大省工作过一段时间,我认为他对流通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陈文玲在国务院研究室做现代流通研究,撰写了呈送决策参考的3份研究报告,与此同时,还做了民营经济的研究,向决策层提交的关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报告是体制内决策咨询机构的第一份。她撰写的研究报告,第一份是《社会的生产力在于创造》,第二份是《浙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层的矛盾和问题》,第三份是《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建议》。其实还有一份是《对浙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考》,这篇文章涉及到很多体制性问题。

后来有关领导考虑到这是首次呈送给国家领导层关于非公有制材料,当时和之前的中央文件、国务院文件、国家领导讲话中还从来没有提过,为符合文件精神,又请陈文玲做了一个关于浙江国有经济发展的补充调研,调查报告题目是《两个毫不动摇的成功实践》。最后报上去的一份是《社会的生产力在于创造》(主要介绍浙江非公有制经济),一份是《两个毫不动摇的成功实践》(浙江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国有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一份是《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当时陈文玲在浙江调研期间,发现全国各地都到浙江学习,而且都是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带队。“可以说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习近平主席是真正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不论什么情况下,肯定不会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他对市场的感觉,对民营经济的感觉,实际上从全国看是先知先觉,浙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陈文令说。

陈文玲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流通从末端从被支配地位发展到起基础性、决定性和先导性作用,这个变化是巨大的。流通理论、学界认知、决策者以及国家战略和政策逐步形成确立的过程,就是流通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就是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没有市场取向的改革,流通地位的变化就只能停留于表面,停留与纸面,不可能真正确立。

二是流通主体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这种变化与进入流通的要素禀赋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流通主体包括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批发和零售四个层次。现在的流通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很多种形式、很多种平台。过去,在从工厂到批发到零售的过程中,批发是一个主要的流通载体,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批发体系是非常发达的。现在,流通主体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包括各类商品交易平台、APP、新媒体、微商等等。

此外,流通主体的变化还表现为所有制的变化。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流通主体全部都是国有商业,没有私营的、个体的商业,而现在流通领域是民营经济占比最高的领域。实际上,我国民营经济在流通领域占比上的优势,1996年之前就实现了。可以说,流通领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企业主体创业能力最强的领域。现在流通领域的准入门槛还是很低的。在我们履行WTO承诺的整个过程中,最先放开的就是零售领域,在五年承诺期的前三年就放开了零售,第五年才放开了批发,而流通体系的放开最早就是从流通的主体打破固定的商业层次和固定渠道开始的。

三是流通形态发生了非常革命性的变革。

从商品经济的繁荣度看,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商品共有十一、二万种,现在我国拥有的商品品种规格是全世界最多的,我国成了商品品种繁荣度最高的国度。比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占地600万平方米,180万个品种规格的商品,再加上其他商品品种规格,我国起码能达到500万到600万种,再加上生产资料就更多了。

从流通形态看,过去单纯的物物交易和以货币为主体的面对面即时交易,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四流合一同时进行,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五流分离,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各自分开进行,各有各的流通方式,各有各的流通规律,各有各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效率,只在一定的时点上交叉或聚散。比如,期货只在交割的环节交叉。这样的流通状态可以极大地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搜寻不对称信息成本以及货币流通支付成本。但物在物理意义上的移动无法通过信息化消灭,这就使得物流成本成为流通成本的主体,流通最主要的成本就是物流成本,整个流通中最占用时间的就是物流过程。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借助信息化减少物流的环节,改变物流的方式。这就是供应链革命能够带来利润的根本原因。

从市场体系建设看,中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化体系。目前,我国拥有包括期货市场、现货市场、远期现货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等在内的所有市场形态,构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流通推动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而现代市场体系作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和保障,有了市场体系才可能有市场机制,有了市场机制才可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上述一系列重大变革都与流通变革紧密相关,流通在所有变革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引导作用、催化作用。我们要正确认识流通的变革。

从流通的范围看,从过去国内局部不完整的流通或者说片断流通发展到了当前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多维化的大流通。这种大流通格局不仅在过去冲破了区域间的封锁,未来还会继续突破有形的国界和无形的国界,形成新的国际化大流通的局面。

从商业业态看,自1996年各种业态开始进入我国到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商业业态在我国都看得到,甚至国外没有的业态我国也创造了出来,这就是业态革命,特别是零售业态革命。这些都是市场最前端或者说市场前沿的变革,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从而引发社会的巨大变革。

对于流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实际上要用更宽泛的对改革开放起到重大作用的这些变革来评价,这是一场流通的革命。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场革命,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世纪性贡献,而流通自始至终都在其中扮演着一股看不见的隐形力量,是改革的拉动者,改革的推动者,是改革的催化者。

真正迎来大流通时代

为更好地认识现代流通,陈文玲选取以下几个视角:

第一个视角:现代国际上的竞争和博弈,实质上是流通能力的竞争和博弈。

比如目前美国针对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美国联合欧盟和日本提出WTO改革联合提案,比如美国声称要退出WTO,都是关于重新构建流通规则的行动。我们强调的是基于规则的WTO改革,而美国提出的是基于美国第一和美国利益至上的WTO规则改革,目的在于重新构建以美国利益为导向的、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的流通体系和流通规则。当前,围绕流通核心竞争力的争夺是空前激烈,其中包括商业的规则、贸易的规则、资本流通的规则、信息流通的规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流通规则。而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

第二个视角: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角度看现代流通,“一带一路”五通的核心是互联互通的大流通。

我国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一些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其内核就是打通国界,打通有形或无形的壁垒,实现跨国界快速流通,降低流通成本,通过流通创造共享价值。“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政策沟通,实际上就是要创造一个能够实现流通顺畅进行、便利进行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贸易畅通,实际上就是要构建能够确保跨国界商品流通顺畅的规则。“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资本融通,就是能够构建确保“一带一路”建设中资本跨国界流通顺畅的规则。“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设施联通,就是要围绕经济发展建立联系,建立跨国界流通的经济大通道,建立如果经济合作的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五通”,其核心就是一个字——“通”,是面向未来从国内到国际、从跨区域到跨国界的一个大的流通框架,通过现代流通构建跨国界自由流通、便利流通和高效流通的互联互通格局。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跨国的经济合作协议。陈文玲认为,它的核心就是通过互联互通打通流通的关节,疏通流通的经络,构建便利流通的制度,然后形成一个通过形成大流通创造价值、降低成本、实现共享的有利于人类发展特别是贫困国家发展的平台、载体和渠道。

最近几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直在从事“一带一路”问题的研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议就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曾培炎理事长提出来的。现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发展了87个成员,仅次于世界银行,是世界第二大银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是60多个成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国有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绝大多数是赢利的。对“一带一路”建设,美国是非常警惕的,并为此拨出专门的经费,派出专门的记者到沿线国家收集对中国不利的证据抹黑中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在推进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但总体上得到了很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响应,与103个国家签订了118份合作协议。目前,我国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85个园区。大流通作为一个经济合作桥梁纽带,是没有意识形态的,是没有战略和地缘政治目的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只要我们不发生大的战略性错误,它不仅会造福中国,还会造福很多的国家和人民。比如对于巴基斯坦,美国说我国是债务输出,使之陷入债务危机。

陈文玲介绍说,我们前往巴基斯坦调研时发现,我国对巴基斯坦所有的投资、贷款和援助共计190亿美元,与巴基斯坦自己宣称的600亿美元完全不符,按照所有项目算下来总投资额大约是600亿美元,但实际到位的是190亿美元,且这190亿美元不是债务是投资,这是要还的,真正的债务是60亿美元左右。这比美国给巴基斯坦的债务还要少,美国要多出好几倍。因此,美国以此抹黑中国是别有用心的。当然,这与我国学者对此研究不够,对新的理论、新的战略、新的实践问题研究不够也有一定关系,与我们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也有一定关系。

可以说,我国未来大的战略,其核心都是培育我们的流通能力,现代流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硬实力。我国企业走出去就是为了更好地在国际市场配置资源。缅甸有75%的农业人口,农产品卖不掉,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相信阿里巴巴如果能够进入缅甸,很快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此外,我们的进口博览也可以帮助解决缅甸面临的农产品剩余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得到优质的农产品供给。哈萨克斯坦也是如此。可见,目前问题的症结基本都在流通上。

为实现真正的对外开放,实现社会化大流通、国际化大流通,需要解决体制问题、机制问题、理论问题,然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积极跟进。陈文玲认为,未来的大流通时代并不仅仅局限于贸易,还包括我国大的战略布局、我国未来的国际投资,也包括我国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目的在于把中国建成一个转口贸易的枢纽,变成一个国际贸易的中心,这就是现代流通中心。我国过去主要是出口,现在主要是进口,未来应当是转口。这是因为,全球第五轮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从中国转到东南亚、南亚、北美、南美、非洲。未来,我国出口要升级,此外我国还需要大量的进口,从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以更低的价格进口,然后再出口,这样中国就能真正成为全球贸易大的输出国、大的国家贸易平台。这就是大流通,大流通还涉及到物流体系国际化的问题。目前我国大的战略布局决定了我们将迎来一个大流通的时代。

第三个视角:中国最大的红利是市场红利,释放市场红利需要提升现代流通能力。

2017年,我国市场与美国市场规模相当,2018年会超过美国,之后中国市场红利释放得会更多。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美国特朗普政府为阻止美国企业向中国转移,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吸引中国企业到美国办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跨国企业资本回流给予减税等各种优惠政策。但为何一部分目的达到了,还有一部分目的没有达到呢?这主要是因为,对我国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的时候,有70%是中间品和投资品,而不是最终消费品。我国现在是最大的市场,包括我国对美国的出口,2018年1-10月,美国制裁的结果是我国对美出口贸易逆差增加了几百亿美元,但并没有解决中美贸易的结构性矛盾。我国市场优势的发挥,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优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第四个视角:下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革命,将使流通形态和流通方式发生新的演化。

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中国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已经超出电子商务的概念。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已经达到37个,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跨境电商的文件,最近一次国务院常务会又在研究如何支持跨境电商的问题。借助EWTP这种新的平台、新的贸易载体发展跨境商品流通,伴随着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加速度,通过这些创造新的流通优势。跨境电商再往前发展就是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E国际贸易,应该是基于下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贸易方式出现的新变革。

总的来说,面向未来,我们已经迎来大流通时代。流通的业态、流通的形态、流通的方式、流通的主体将会发生更大的更新的变化,未来流通领域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的核心领域,而且流通领域越来越成为国际上大国竞争和博弈的核心。比如,受美国单边主义(以国内规则替代国际规则)和大国失信影响,美元的货币信用、货币流通能力就在下降。现有十几个国家基本上在用本币或黄金替代美元,欧盟要建立独立于美元的支付体系,34个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中有21个在抛售美债和减持美债。

陈文玲表示,可见,现代流通能力包括货币流通与国家信用存在直接的关系,国家的战略、国家的信用、国家的实力、国家的影响力都会对之产生影响。而现代流通的核心能力又会对一个国家的走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2050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首先必须是一个流通强国。因此,现代流通从理论到实践必须实现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