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五种思维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0 浏览量:20

来源:群众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如何让它活得更好、更长久,并永续滋润我们的后人,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面向世界必须交出的一份答卷。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做出的重大战略之一,这些战略在“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区域布局中非常重要。从地理上看,作为拥有6300公里长度、连接11个省市的长江,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儿女,长江经济带是否可持续发展和长江可否永续利用具有特别的战略价值。

在经济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实现重大思路的调整。长江经济带要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同于以往的要速度、要规模、只要GDP,而是要生态、要环境、要永续发展,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还有整个流域所有的企业、政府都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选择,也就是实现战略思路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用新的发展方式来创造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奇迹。用更多的创意创造创新的发展方式,替代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那种只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方式、粗放的发展方式。

中国正高举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像现在离这个目标这么近。这一伟大复兴的实现也体现在母亲河以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风貌展现在全人类面前。因此,在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题的过程中,需要确立五种思维。

底线思维

这是保证长江能够更加持久,而不仅仅是造福当代的关键。保证长江是原味的、多彩的、保持活力的长江。底线思维需要坚持三个要点,包括整个长江的人口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我曾在2002年去三江源调研,到了三江源源头玛多县的时候发现,这里原来是4000多个湖泊,当时变成2000多个,减少了一半,雪线也在下降。长江从源头到下游已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将长江的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放在了压倒性的战略地位。经过调研发现,长江流域的承载能力的确是比较脆弱的,长江沿江有全国46%的重化工企业,产量近全国的一半;污染排放占全国的43%,环境的污染量达到300多亿吨,有些关于环境危机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的话,那么我们的这个底线将会没有保障。因此在城市布局人口、布局产业的时候,这种底线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应该成为我们起码的行动指南。

红线思维

生态环境必须在安全方面设定红线,有些元素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当中的强制性指标,这些环境优先的指标应该成为硬指标、硬约束。在地方行政考核的时候,要衡量生态环境指标,对地方官员的提拔、政绩考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整个森林覆盖率、自然湿地比率、大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城乡污水的有效处理、绿色食品认证率等。这些方面都必须成为保证未来发展的红线,有些指标还需要有第三方的客观评估。将一级级的干部考评纳入生态情况的考评,建立基于生态文明的组织体系,一定要有红线思维作为绿色优先的导向。

战略思维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其它国家战略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区等各种特殊功能的经济区,形成了各类高地,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新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新的特征就是海陆联动、国内外联动、江河湖海四位一体联动等。

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有交汇点,两大战略的实施完全可以联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结合,中孟印缅的经济走廊和长江经济带相连接,从长江的整个下游到源头,连接缅甸、孟加拉、印度,然后到印度洋,可以形成新的两洋战略。可以将整个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流域,连接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在下游,长三角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起点,所以两大战略的互动在长江经济带,这一战略承载了长江经济带自身的发展,承载了“一带一路”这个大的管总的、管长远的战略,可以形成战略组合发展独特优势。长江经济带作为战略腹地,也作为战略的起点,必须将其作为整体去考量,所以在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时候,需要一个更开阔的思维去作为支撑。

我们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一条江的经济带,而要将它作为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将其作为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一个高地,体现中国智慧、体现中国力量、体现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因此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有更新的战略考量,在中国成为区域性的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道路上,更需要有战略思想。中国从过去的跟随、应对、参与国际规则,到现在逐渐变为参阅并引领,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我们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是长三角地区,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其实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三步走,由上海发展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又由整个长三角带动长江的中游和上游的发展。

可持续思维

把为后人留白作为现代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江经济带的整个发展不是给它填满,就像中国水墨画一样要留白,所以有些东西是不能够触碰的。比如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饮水水源的一级保护区,这些地方都不能碰,都是禁止开发区域,都是必须留白的。对于限制开发区域的产业,一定要选对资源消耗比较低的轻产业,如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养老、养生、医疗、教育等。在限制开发区域要通过产业的置换、产业调整,使受到保护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大。在重点开发区选择产业的时候,要考虑到国家未来的产业发展,争取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由中高端产业替代中低端产业发展,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梯度转移、梯次转移。

创新思维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必须有创新思维,不能完全走老路,需要经济带各省联起手来创造新的模式。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以黔中和滇中两大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单体城市之间的连接在互联网时代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与模式,在高速公路网、港口网、铁路网、高铁网的助力下,使城市间变成一种网络状态,由看不见的互联网、物联网连接,配合以看得见的实体高铁网、航空网连接。

原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地域差别及空间关系在未来将成为以城市群落的方式存在。比如由国际化大城市、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型城市、微型城市等组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泾渭分明的状态,未来一簇一簇的城市群落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中国大地上。

区域间合作包括跨江合作,也就是两岸之间的合作;有跨省合作,也有专项的合作,比如像港口内合作、航运物流等单独领域的专业合作,当然也包括跨国合作。这样才能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体现现代风貌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成为我们国家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标志性流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