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载体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20 浏览量:36

来源:南方日报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国甚至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珠三角,珠三角是受冲击最大的地区之一,而以珠三角为主力的广东,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定位举足轻重,GDP占了全国的1/9,财政税收占了全国的1/8。来到肇庆,特别是参观了大旺开发区,我觉得担心也好、质疑也好,都是多余的。

“双转移”的示范效应不局限于广东

大旺高新区超常规的发展,应该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双转移”战略的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一个示范地。这样的一种示范效应,我想它的积极意义不局限于周边地区,甚至不局限于广东范围。从中我得到了两点重要的启示。

第一,广东的“双转移”已经由外部强制性的转移变成了内部主动的转移,从企业到各级政府,形成了一个合力。这一点应该说对于政府如何适应市场、利用市场、驾驭市场,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们从转移的战略实施过程切切实实看到了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战略怎么样符合了市场作用的规律和产业升级发展的规律。这个意义绝不仅限于广东,也绝不仅仅限于产业转移,对于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对于政府怎样实现从越位、缺位到到位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二,广东创造的产业转移园,应该说它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重要载体。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它要向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周边省份转移产业,协调区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我们在大旺开发区看到这两种情况都有。这样的产业转移示范性园区,它的生命力或者说它的内涵,远远比过去单纯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更富有新的含义。

高技术加劳动密集的产业应该是一个方向

广东的“双转移”总体看较成功,企业在环保、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有一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如何在产业转移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的问题。如果没有在产业转移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恐怕会让技术水平低、规模小、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了落后地区,从而延长了其生命周期。对接受地来说,虽然暂时带来了一定的增长、税收、就业等,但也为那些该淘汰的产业提供了一个延缓寿命的空间。实际上,结构调整包括升级一批、转移一批、淘汰一批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

在人口转移方面,要合理处理本地人口转移和外地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些外省流入的劳动力,已经在广东工作了多年,熟练掌握了某一劳动技能,实际上已成为当地的技术工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人力资源。怎样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在政策上应有一个系统的考虑。

广东的产业转移要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广东的主导产业如何确定,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重化工业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觉得产业的转移或者升级,如何发挥劳动密集产业的优势,这还是有待于破解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完全否定,因为中国毕竟有这么多的劳动力,是实实在在的优势,而且需要就业。我比较看好高技术加劳动密集这样的产业,产品是科技型的,但生产过程又是劳动密集型的,这应该是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