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2017年我国经济成就与2018年发展思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3 浏览量:20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稳中向好态势继续巩固发展

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取得了“四个好于预期”的突出成就。

一是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思路方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好于预期。针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客观实际和特点变化,在宏观调控上,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坚决守住保就业、稳增长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同时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经济运行内在稳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长稳定性不断提高,2017年经济增长达到6.9%,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左右,经济总量超过80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6万亿元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100万人的目标。价格涨幅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6%,物价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国际收支明显改善,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达到近3.14万亿美元,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稳中有升。

二是更加突出从供给侧发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好于预期。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重大结构失衡导致的经济循环不畅问题,全方位推动战略性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效果显著。在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的基础上,2017年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的目标超额完成,5年目标已大头落地。坚持分类指导、因城施策去库存,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1.1亿平方米,目前大多数城市商品住宅库存回落至合理水平。粮食去库存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积极稳妥去杠杆,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企业杠杆率稳中趋降。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年新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为企业减负达到1万亿元。从严重制约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迫切问题入手,短板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目前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先进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在2012年就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目前继续保持全面快速的发展态势,在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科技推广应用等新兴服务业也加快成长壮大,成为就业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8%,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与工业一起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扎实步伐,粮食连年丰收,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需求结构更趋合理,消费的贡献更加突出,着眼于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要,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消费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这表明当前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意愿能力不断增强的阶段,也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增加消费领域有效供给的成效在持续显现。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积极推进“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大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三是不断强化改革开放创新支撑,发展新动能成长好于预期。坚持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来促发展。坚决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紧紧抓住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坚持不懈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努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降**度性交易成本;同时,国企、产权、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平均每天新设企业达到1.66万户,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独角兽企业总数已超过120家,整体估值超3万亿元,其中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企业估值已达数千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外资管理从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设立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创新上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由前两年负增长转为进口增长约20%、出口增长10.8%。与此同时,利用外资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量子科学、大飞机、深海探测等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均超过50%,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也都在20%以上。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全面渗透,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8%,非实物商品网上销售增长更快,快递业务量保持了近30%的增长。

四是着力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质量效益提升好于预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各类经济主体获得感普遍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就业持续向好对居民收入的带动作用明显,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3%,增幅比2016年同期加快了1个百分点,继续快于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企业利润明显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实体经济运行情况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1—11月份同比增长了21.9%,增幅比2016年同期加快了1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态势良好,增长水平为7%—8%。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保督察问责重拳出击,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深入开展。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全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重点领域风险得到较好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积极稳妥推进。宏观杠杆率趋稳,年末M2同比增长8.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比年初有所下降,银行资金空转继续减少,债市融资功能逐步恢复,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房地产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稳定。

总的来看,2017年国家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更扎实、进的动能更有力、好的趋势更明显,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发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得以顺利完成,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经济发展支撑条件厚实有力,2018年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2018年是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国家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除了拥有物质能力强壮、人力资源充裕、产业配套齐全、市场规模庞大等基础条件外,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还具有许多有利因素。一是进入新时代确立新方位进一步廓清了经济发展思路和行动方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推动消费升级,共享经济、绿色低碳、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将快速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服务消费将持续活跃,从而推动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形成供需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在动源。二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将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和全面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好地发挥,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不断健全,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将为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创新力和竞争力奠定更加优良的基础。三是宏观调控不断创新完善有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年,国家宏观调控在应对复杂环境和尖锐问题中不断创新完善,形成了良好的机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能够灵活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力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8年将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能够进一步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四是前期出台和即将推出的重大改革与政策的积极效应将不断释放显现。近年来,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陆续出台了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减税降费、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开展自贸区试点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和政策举措;下一阶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三个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其效应将不断释放、加速显现,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五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将释放新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发展阶段,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将强力实施,这将带来数以万亿计的巨大潜能的释放,也意味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拓展。六是各方面积极性能动性将进一步凝聚发挥。新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驱动力越来越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和制度环境的有效改善;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项工作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铸成广泛共识和行动合力,形成全社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还要指出的是,2018年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呈现出积极推动效应。当前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增速均有所加快,美国2017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3.3%,达到3年以来最高水平,俄罗斯、巴西经济摆脱了负增长。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都调高了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比较前几年外贸负增长,外部市场的这种变化,无疑有利于助推我国经济发展。

当然也要看到,2018年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一些风险隐患仍然需要高度重视。从国际看,国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逆全球化抬头、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1990年我国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曾超过80%,2016年回落至下降6.8%,目前虽已由负转正,但稳定出口市场难度仍然不小;美国、日本股市风险不断积累,美国推进税改、加息缩表也可能对全球产业布局和短期资本流动带来外溢影响,地缘政治矛盾更趋复杂,全球经济金融动荡可能加剧。从国内看,实体经济发展面临成本较高等较多制约,企业生产利润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仍待健全,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仍然偏低,财政金融等领域风险仍较突出,等等。在发展的道路上,“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有可能发生,给经济运行带来困难。为此,我们要高度警惕、增强忧患意识,同时要保持战略定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总的来看,2018年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强,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继续保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望持续提升,经济运行的品质将继续朝好的方向加快转变。

三、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关键事项,不断推动国家经济迈向高质量高水平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与任务,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总体部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近几年特别是2018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推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牢牢把握中央的要求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突出抓重点领域和关键事项。2018年和未来一个时期,要努力抓好如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破立结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2018年要再压减或退出一定规模的钢铁产能与煤炭产能,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推动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城市住宅库存水平回落至合理区间;创新市场化债转股交易模式,重点降低企业杠杆率;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用能、物流等成本,着力降**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短板领域投入力度,精准有效改善供给质量。

二是抓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涉及全局、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要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对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努力,进一步发挥重点地区和城镇的辐射带动与支撑作用,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三是抓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当前基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不在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而在要坚决打赢这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精准脱贫攻坚,重点是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污染防治,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调整运输结构,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四是抓全面推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加快建立企业家参与制定和实施重大公共政策机制。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地,深化电力、天然气、城镇供水、医疗服务、铁路货运等领域垄断环节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抓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进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签署的合作文件,积极推进互联互通、产能合作、数字经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标准、体系等软联通。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外商投资环境改善带动整个营商环境优化。

六是抓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增收试点和收入分配领域配套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健康、文化旅游、公共体育、社会服务等五大公共服务工程,持续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幸福产业。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棚户区改造500万套以上。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