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双创”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10 浏览量:34

来源:《软科学》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业是就业富民之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释放民智民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重要举措,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要不断引向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创业浪潮:1978年以后的“草根创业”浪潮,1992年以后的体制内“精英”下海创业浪潮,上世纪末开始的以互联网新经济为特征的创业浪潮[1]。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实施,我国已经进入第四次创业创新浪潮,也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呈现出主体多元化、业态高度互联网化、创业体系生态化等新特点[2]。当前,我国“双创”蔚然成风,2016年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万户,每分钟诞生10家企业[3]。全国初步形成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创业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1 创业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1.1 通过大众创业促进就业规模稳步扩大,优化就业结构,有效对冲经济下行产生的就业风险

创业对于保障就业是“快变量”[4]。创业企业主要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强,是扩大就业规模的主要渠道,也是优化就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微型企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是大中型企业的4~5倍。从世界范围看,为了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速疲软导致的失业危机,美国提出了“创业美国”,积极制定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英国通过各种减税政策鼓励创业投资,日本也提出要鼓励创业,允许设立资本金只有1日元的公司。我国“双创”带动就业的效应也不断扩大。一方面,随着商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创业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新增市场主体大幅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大大抵消了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失业问题。《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的数据显示,“双创”对就业增加的贡献约为20%。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登记企业553万户,分别是2013年的2.2倍和2014年的1.52倍(如图1),同时,2016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3]。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更是效果显著。根据成都市就业局的数据,2015年以来,成都全市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1.29万人,创办企业7929个,吸纳就业10.32万人,平均1个农民工创业就可以带动8个人就业。另一方面,在“双创”的推动下,就业结构呈现出向新兴产业、服务业转型的趋势。随着服务业领域新登记市场主体的大幅增长,很多创业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快速增长,改善了我国就业结构。据统计,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在2011年就超过了第二产业,从2.73亿人快速增加到2015年的3.28亿人,占就业比重由35.7%提高到42.4%,成为吸纳就业的最大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则从2012年最高值2.32亿人减少到2015年的2.27亿人。

1.2 通过万众创新,培育新市场、新供给,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创新能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扩张和壮大,通过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研究表明,许多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最初都是由小微企业开始商业化的[5]。许多大企业通常也将投资或兼并小微企业作为开发和商业化新技术的重要途径。通过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品迭代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大数据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与新动力。2016年前三季度,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超过15%[6]。2017年一季度,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39.6万件,同比增长6.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5个百分点[7]。我国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改善消费模式,不断开拓新市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完善,新兴消费模式层出不穷,网络购物渐成主流。新产品新服务快速增长,2017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1%、51.2%、25.5%和18.8%[7]。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分享经济广泛渗透,跨境电商、共享单车、智能家庭、在线医疗等新服务模式方兴未艾。同时,创业与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将创业与创新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华为是我国创业创新领域的排头兵,近10年研发累计投入1880亿元,在通信领域坚定不移地进行创新,最终从一家初始资本只有2.1万元的民营企业,进入年营收规模接近4000亿元的世界500强。

2 推进“双创”以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思考

把“双创”转换为经济增长新动能,需要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创业创新主体、创业创新要素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战略对策。

2.1 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支持创业创新的制度供给,建立产权保护制度和容错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营造以一个适宜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需要多管齐下。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自我国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登记企业呈井喷式增长,达1320.21万户,这相当于改革前8年的总和;中国营商环境三年来提高了18位,2016年在189个经济体中排名78位[8]。要实施停薪留职和高校弹性学制等举措,推进包容失败的创业创新制度建设。加大对“双创”的财税和金融扶持力度,减轻初创企业负担,降低创业成本,用市场化方式使用政府创业创新基金,推动“放”与“扶”相结合,改变初创企业“快生快死”问题,提高初创企业存活率。但调查发现,仍有大量有关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简政放权的效果难以充分发挥,改革红利难以充分释放。要制定制度落实措施,构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机制,改变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手太长,闲不住”和“为官不为”的局面,保障创业创新政策真正落实。要完善产权保护机制,让创新、创业、创富者有“方向感”和“安全感”。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以法治夯实“双创”根基。要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进程,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适时制定与颁布《创业创新促进法》,保障创业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让创业创新的各个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2.2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满足不同创业主体差异化的创业服务需求,引导“精英”创业和“草根”创业共同发展,实现双创主体多元化

当前,我国创业创新呈现主体多元化,主要包括金融危机使大量“洋海归”回国创业,大科技公司管理和技术精英离职创业,返乡农民工掀起“农海归”(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回归家乡创业)草根创业潮。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不同的“双创”主体具备的特质和所需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程中,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分类施策满足不同创业主体差异化的创业服务需求。一要培育要素齐备、运营高效的“精英”创业的生态系统。中关村是我国“精英”创业的集聚地,产、学、研、用、金、介、政齐备,特别是高校、高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集聚程度高,集聚优势和集聚效应明显,从而吸引聚集了大量优质创新要素资源,为精英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资金、人脉和市场支持。在中关村,海归人才是创业的技术骨干,新创科技企业中一半是行业内领军企业的离职精英创业,形成了联想系、百度系、腾讯系、华为系等。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607家,同比增长1.5%;示范区新增上市公司20家,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额近140亿元[9]。二要扶持农民工的“草根”创业。要依托县城打造一批中小城市,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实现“安居梦”“市民梦”和“创业梦”。加大对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培训力度,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农民工创业技能,将农民工在打工场所所学的技术、得到的资金以及经验有机结合,提高其创业成功率。搭建农民工创业园,制定优惠政策,强化配套服务,增强农民创业的集聚效应。三要重视各类“回归”创业模式。我国有三种回归群体:“洋海归”“农海归”以及在北上广深发达城市的创业成功人士回归中西部家乡创业。政府要重视这三类回归创业,推进草根创业与精英创业共同发展。

2.3 构建创业创新激励机制,形成创新、创业、创富联动的“金三角”,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人才瓶颈是阻碍企业创新的核心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创新性企业竞争的着力点集中在创新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制定并执行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尽快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配套服务人才等各类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创新实力。建立将知识合法转化为财富的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知识资本化和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推动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人才的激励机制关乎企业能否留住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实现持续创新和增强行业竞争力。为了激发核心骨干员工的创业精神、引进高规格创业人才,可适当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如员工持股计划,形成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制度具有一定的人才激励效应,我国部分公司已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据中证金融研究院统计,2015年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占比高达36.43%。2014~2016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挂牌公司逐年递增,达到547家,涉及员工持股计划达630个,其中中小板公告的员工持股计划数量最多,其次是创业板(如图3),可见中小创新型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需求与积极性较高。但员工持股不是人人持股、平均持股,而是以经营者、科技骨干、业务骨干为主的员工持股。实体经济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牢牢把握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在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方面寻求突破,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促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下属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管理人员和业务技术骨干流失率大幅下降,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从跟随走向领先,销售额5年实现翻番。

 

2.4 依托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打造创业、创新和创投联动的“铁三角”,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

金融是创业创新的血液。单有技术创新没有金融创新,就会使技术创新出现“闭锁效应”;单有金融创新没有技术创新,则会使金融创新最终成为“无米之炊”[10]。一方面,要以市场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继续构建支持创业创新的多层次“正金字塔”型资本市场[11],实现“三创”联动。要推动基于创业项目的并购重组市场快速发展,简化行政审批、严格上市要求、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市场化并购实现对创业创新小项目有效扶持和“职业创业人”重点培育。大力发展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场外市场,实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重大突破。从美国的实践来看,其大批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正得益于成熟的、能够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直接融资体系。纳斯达克作为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美国小企业融资困难、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促进风险资本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培育出了苹果、谷歌、微软等一大批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美国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典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等股权投资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工具。鼓励创业投资阶段前移,充分发挥天使投资对创业创新企业初期的资金支持作用,积极发展“领投+跟投”的投融资模式,让有投资经验的领头人引导有能力、有资金的投资者参与股权投资,分散投资风险、提升项目成功率。大力支持VC/PE等股权投资推进产融结合,规范发展股权众筹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业态,让更多“闲钱”进入实体经济,为创业创新注入“血液”,打造创业、创新和创投的“铁三角”。政府要通过促进注册便利化、提供税收优惠、细化量化扶持政策等方式,为本土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境内外金融投资机构及类金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投资发展环境。同时,要构建创业板市场、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扩大资金供给、提高融资效率,加快形成一套高效的筛选培育模式,支持和推动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

2.5 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创业服务和市场化创业服务业的共同发展,提高创业成功概率和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双创”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提供大量的创业公共服务,更离不开市场机制推进的创业服务业。目前一些城市创业活动持续增长,创业活跃度日益增加,作为新兴业态的创业服务业,衍生了一大批创业服务机构,比如北京的3W咖啡、上海的新车间、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杭州的楼友会等。但创业服务机构主要靠投资来盈利,赢利模式、商业模式单一;行业协同较少,还处于零散化、分散化状态;服务质量和水平缺乏标准,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要强化创业服务机构“小空间,大资源”的平台功能。虽然空间有限,但是可以集聚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包括创意、技术、资本、管理等。一方面,创业服务行业间各机构应该形成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在各个机构之间开展强强合作、互补合作等,抱团发展,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建立创业服务机构和上下游产业纵向合作机制,为创业企业提供从项目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业服务。创业服务机构横向和纵向合作机制,可以拓展其盈利渠道,形成创业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提高支持创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咨询等第三方机构的专业服务水平。最后,要优化互联网发展环境,以硬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形成依托互联网平台创业创新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李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激发多元主体活力[J].求是,2015(16):28-30.

[2]辜胜阻.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六大特征[N].经济日报,2015-08-20(14).

[3]2017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EB/OL].

http://www.gov.cn/premier/2017-03/16/content_5177940.htm,2017-03-16.

[4]辜胜阻,何峥.推进“双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考[J].求是,2016(12):33-35.

[5]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软科学,2016(7):30-34.

[6]展望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具有充满挑战的竞争优势[EB/OL].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85d54071bc8e01a6e000001,2016-12-24.

[7]落实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N].人民日报,2017-04-19(003).

[8]工商总局副局长:深圳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排头兵”的作用[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03/02/content_5172451.htm,2017-03-02.

[9] 北京中关村创业创新呈现新趋势[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2/03/c_1120405592.htm,2017-02-03.

[10]辜胜阻,刘伟,庄芹芹.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湖北为视角[J].江汉论坛,2015(5):5-9.

[11]辜胜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