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我们是“国家智库”,不是“私人智库”,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在国际上,我们是“中国智库”,不是“美国智库”,要自觉代表中国核心利益,自主发出中国话语权,是“南方智库”,不是“北方智库”,要自觉代表南方国家共同利益,强力发出南方声音。
2013年,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关于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教育部主持召开的“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贡献。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体,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经济增长贡献、减少贫困贡献、和平发展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还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广泛参与全球智库竞争,为世界作出更具独创性的、重大的知识贡献和思想贡献,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
建新型智库是提升软实力的战略需求
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按8大类战略资源、18个量化指标计算的综合国力,中国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990年的5.60%,提高至2010年的14.39%,与美国的相对差距从4.32倍缩小至1.22倍。这就是说,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综合国力强国,与美国的差距明显缩小。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还不是真正的软实力大国,与美国的软实力差距相当大,尤其是缺少国际舆论话语权、国际学术影响力。我们不仅需要在中国问题上,而且需要在世界重大问题上有更大的发言权,即发出“中国声音”,有“中国主张”、“中国议案”。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既是中国提高软实力的战略需求,也是适应中国不断提高世界地位与作用的客观需求。
当今中国社会各类思潮芜杂,亟须一流大学智库提供准确信息、专业知识、正确观点和深刻思想;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对智库的知识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我们及时、适时提供更具指导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思路、政策建议。为此,中国的名牌大学要有意识地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这不是一般的智库,而是高端智库;也不是仅在国内有影响的智库,而是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智库。
尽管中国大学智库成立时间比较晚,发展起点比较低,还处于初创阶段,但是我们能够利用后发优势,集中智力办智库,不仅可以学习并快速追赶西方智库,而且还会因为中国决策机制更加民主化、专业化、知识化所产生的巨大社会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超越西方智库,勇于同他们进行知识竞争、国际话语权竞争。
中国新型智库:特、专、新、优
智库是思想库,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创新主意、创新理念、创新思想是思想库最重要的产出。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将中国发展和变革的实践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特”,要有中国特色。“智库”是“智者之库”。它是一个国家的智者集聚之地,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在国内,我们是“国家智库”,不是“私人智库”,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在国际上,我们是“中国智库”,不是“美国智库”,要自觉代表中国核心利益,自主发出中国话语权,是“南方智库”,不是“北方智库”,要自觉代表南方国家共同利益,强力发出南方声音。
二是“专”,既要专业化,又要职业化。这是一流智库最重要的特点。作为专业化,就是某一领域权威的专家,能够与同行竞争和对话,也能够为同行所认同和尊重。作为职业化,就是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长期专题研究、深度研究、跟踪研究,做到融会贯通,不仅高出一筹,还要独树一帜。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职业化,都是时间的增函数,需要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智慧资本的不断积累、持续积累、长期积累。
三是“新”,既要创新理念,又要创新组织形式。不拘一格办智库,集思广益谋创新,集学术智慧、人民智慧、国家智慧之大成,还要集历史智慧、世界智慧之大成。
四是“优”,不断创新质量高、影响深远的思想和智慧,及时提供高水平、可行性的发展思路或政策方案,不断发表有深度、有影响、有标志的优秀学术成果、代表作。
概括地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主要作用是:两个服务,即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和国家;两个一流,即做中国一流和世界一流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智库;两个贡献,即为中国、为全人类贡献知识和思想。
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中国与世界,未来的中国不是“大师(个人)”的时代,而是“智库(团队)”的时代。智库不是“个体”是“集体”,不是“个人”是“团队”,那么,集体效率优于个人效率,集体知识优于个人知识,集体智慧优于个人智慧。
新型智库要扩大四大影响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智库本身还需要扩大国内外影响力。这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学术影响力,这要求智库在国内外最好的学术刊物上,特别是当代中国研究刊物上不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要采取有力措施,组成团队,选择前沿课题,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第二是政策影响力,就是以学术期刊为平台,持续扩大智库在高层决策界的声音,建立起学术界和决策界之间的信息桥梁,发出智库的声音。第三是社会影响力,智库要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成立各种形式的写作小组,有针对性地发表深度而有影响力的评论文章。这些评论文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取决于其对国家有关重大决策的实际影响和长远影响。第四是国际影响力,智库要代表中国学术前沿和学术学派,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智库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我们要深深扎根其间,每天细细地吸收这沃土中的水分和营养,才能培育出参天的学术之树。我们还要通过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有意识地使学术的种子播撒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当代中国研究更加深广,使“中国学派”英才辈出,使“中国风格”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