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即将迎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站在新起点上,作为一个宏观的国家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的主题与主线是什么,又将怎样引领中国中长期发展?
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
“十三五”时期,将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科学发展为主题,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包含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是“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延续和提高,是基于“十一五”初步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基本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将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的科学分析,体现了全面科学发展仍然是时代的要求,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旋律。在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全面科学发展。
“十三五”时期,将以经济双重转型升级为主线。主线是“十三五”及未来十五年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关键,是落实全面科学发展主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整个规划提纲挈领的灵魂。“十三五”时期及2030年,中国将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综观全局,比较不同方案,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两条主线为经济双重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双转型。
以经济双重转型升级为主线,就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为主线。这一提法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基于全面科学发展的核心环节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变革问题的基本判断;是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延续和深化,同时涵盖了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内涵,体现了经济建设在全局中的中心地位和经济体制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体现了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相互推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同时,这一提法还参考了“九五”计划实现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的主线。
“十三五”期间,要确保经济社会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具体要求为:
以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全面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升级为主攻方向。要认真研究一批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工程,对推进社会建设、生态环保、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重大项目,对解决突出矛盾、增进公平效率有力有效的重大政策,为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提供支撑。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结构统筹、区域结构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绿色发展。
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根本动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公共服务的不断升级、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道路的形成和确立、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
以绿色发展为基本途径。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举措,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文化,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三方面关系,建立激励相容的绿色改革机制。要以绿色账户核算为基础,以绿色法规体系为框架,绿色规划体系为指导,为绿色发展提供顶层设计。推动全球绿色贸易,主动进行国际绿色合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以统筹协调推进为基本要求。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协调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建设和生态保护,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深化改革与稳定,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齐头并进。
以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为基本战略。以培育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创造开放新红利。
“十三五”规划的布局设计
“十三五”规划体现党中央对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的思路和考虑,同时,“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这些都对“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新要求,也使得“十三五”规划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十三五” 规划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和指标,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这也反映了我国进入“全面现代化”的时代。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根据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政策的关键是,通过深化各项改革措施,转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把经济发展引向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轨道上。预计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加强社会建设,继续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显著的改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凝聚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显著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国际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初步建成美丽中国。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退化面积减少,绿色生态空间有所扩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30年远景目标
从现在起至2030年,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将从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全民共同富裕社会,从中上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从高人类发展水平迈向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这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全面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创新的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 先富论”阶段(1978-2 001年),以邓小平同志在19 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提出“先富论”为标志,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现代化“两步走”为核心目标,并如期实现了这一目标;二是转向“共富论”阶段(2002-2020年),或向共同富裕方向的过渡阶段,以江泽民同志提出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为标志,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到2020年将全面实现这一目标;三是全面迈向共同富裕阶段(2020-2030年期间),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阶段,这是中国道路的本质,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发展主题、最核心的发展目标和最大的发展任务。
到2030年,中国将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体人口全覆盖,基尼系数不断下降,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文明与绿色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加完善,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及影响更加明显,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更加重要。这就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根据《“十三五”规划及2030年目标的前瞻思考》摘编而成)
来源: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