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至更长一些的时期内,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国性战略部署中,除涉及国际战略的“一带一路”外,国内战略主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个重点。在制定这两个区域发展规划时所确立的新思维和新要务,标志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和新时代,也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首先于2015年12月30日发布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突出地将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的控制作为关键指标之一,明确提出,到2017年PM2.5平均浓度要控制在73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0年PM2.5平均浓度要控制在64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3年下降40%左右。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改委将据此在2016年编制出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等。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期间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思维、新要务的画龙点睛之笔。
可以看到,在这两个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中,突出的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不平衡现象,例如大城市病、非首都功能过度集中于北京等问题的治理。也就是说,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负效应给予了更大的重视,在发展的各项目标的优先顺序中,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被置于前列。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突出的标志。
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表现为自然条件和人类创造的条件,前者是自然财富,后者是人造财富,主要是通过工业生产所创造的财富,而工业的本质就是将原本无用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物品。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处于极度贫困和物质匮乏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人造财富的贫乏。因此,按当时的经济发展思维,重要工业产品生产的从无到有,是压倒一切的重要目标。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国工业界代表性人物之一——王进喜,有一句鼓舞全国并受到宣扬的豪情壮语:“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各地区不惜破坏环境,实际上是为了追求人造财富而破坏甚至毁灭自然财富。一位地方领导面对工业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恶化,曾经无奈地说:我们哪能不知道环境破坏的危害?但贫穷没有活路,要命时明知是“毒药”也得喝啊!那是一个“血拼”的时代,也是一个无知无畏的年代,即不知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导致的损失,需要以怎样的代价才可弥补?人类活动如果异化为对自然的掠夺,就会走到发展的反面。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和谴责当年,所幸的是,今天我们站在了拥有相当财富的基础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袋里有钱豪气冲天,终于可以有胆量和底气地说:既要金山银山矿山,又要绿水青山蓝天。当然,如果真的是站在了高高的金山银山上,甚至也可以豪迈地说:“宁要绿水青山蓝天,不要金山银山矿山!”不过,今天的中国还没有发达到那样的水平,还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望,各地区仍然必须拓展更大经济增长空间来寻求更高的发展目标。
今天,中国处于权衡的物质主义时代,工业化和物质财富的创造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质量提升的目标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各项目标选择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目标的权衡是一个核心问题。各地区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实际上就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思维和新路径,实现人民生活的更高质量。
如前所述,工业的本质是将无用之物转化为有用之物,将有害之物转化为有益之物。因工业的发展反而使得有益之物(绿水青山蓝天)变成污水、荒山和雾霾天而有害于人类,这是工业的异化,是违背工业本性的反理性现象,即追求财富的过度工具主义倾向,走到了不择手段地掠夺自然的极端,成为没有理性和良知的疯狂。制止这种掠夺和疯狂,让工业化回归其理性道路,规范其行为方式,正是中国当前的历史性要务。正如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所表明的:“总体上,中国面临较大的生态压力。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远远超过其持续的供给能力,需要约3.4个中国才能满足目前对大自然的需求。若不采取得当措施,中国生态环境将继续恶化,并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可能经历过一段“镀金时代”,无度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欲望,可能将世界引入歧途,而置自然环境、生命安全、道德规范于不顾。但人类终会觉悟,镀金不是真金,失范的大开发是对工业化本性的根本背离,是对作为人类共同家园的自然生态和生存环境的根绝性恶行。
当然,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相反,发达的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必要基础。经济贫困、技术落后,不可能保持长久的生态环境质量。对各地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到,从总趋势看,经济发达水平同环境质量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其最终表现就是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世界各国的历史都表明,以发展停滞谋求环境良好,是行不通的。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工业化过程不可分割的同一块硬币的两面,实际上就是用大自然与创新力协同推进人类发展。在中国区域发展中,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将成为彰显这一客观规律,体现区域发展新思维、新要务的战略重点地区。事实上,其他地区也都必须循此方向,才可能实现健康与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