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八大”尽管已经过去,“十八大”精神正在贯彻落实。作为我国进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重要会 议,“十八大”的深远意义已经在2013年陆续显现。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十八大”传达的信号已经在开局之年逐步显现, “十八大”对中国未来的产业规划和城镇布局已经在步步展露。未来中国的经济布局究竟 何去何从?低碳、生态建设究竟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占据多大比重和地位?什么样的城镇 化才是真正的迎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让我们一同聆听李佐军所长的讲解。
解读未来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记者:党的“十八大”及“两会”落下帷幕已经有些时日,其带来的影响在后“十八大” 时代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作用,其传递的信号在后“十八大”时代强烈震聩着我们,您认为 “十八大”对当下影响最大、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哪些?
李佐军:“十八大”曾发出了很多重要的信号。第一个信号——深刻反思。“十八大”报告 对当前存在的6大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直白而且客观的描述,并提出有些方面要进行一些 反思,包括发展模式、体制改革等。第二个信号——坚持道路。最近几年来,很多人认为我们正在 走入一个十字路口,下一步该如何前行?“十八大”报告明确回答: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个信号——全面改革。今 后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第四 个信号——以民为本。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我国提出要 在2020年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要求。第 五个信号——创新图强。在报告经济建设部分,首次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将改革创 新意识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应该要培养4大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宗旨意 识、创新意识,其中创新意识尤为重要。第六个信号——重塑文明。重塑什么文明?最新强调的是 生态文明。同时,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包括了民主、自由、公正、法治等。第七个信 号——依法治国,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何人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权压 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第八个信号——和平发展。这是对国际社会发出的信号。我们要和平不 要战争,我们要继续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九个信号——坚决反腐,将反腐败提高到 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第十个信号——推进“四化”,即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当然“十八大”报告还发出了很多信号,我想最重要的是发出了以上这些信号,在当下产生了 重要影响,值得大家关注。
记者:在后“十八大”时代,哪些产业将起到主导作用?就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哪些产业今后的 发展潜力更大?
李佐军:实际上“十八大”对一些重点的产业进行了强调和提示,而这些产业也是未来我国将重点支持、 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而这些产业的提出,不完全是出于政策层面的考量,而是顺应其产业发展的一般 规律。
第一,节能低碳产业。发展节能低碳产业是大势所趋。节能低碳产业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如今的消费者买任 何东西都开始在意其是否具备节能、绿色、环保、低碳的性能,消费者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政 府制订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因此,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毋庸置疑。
第二,生态产业。“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纳入到“五位一体”体系中,强调要 将它贯彻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生态文明有三重含义:狭义的理解就是生态的循 环,包括植树造林等;中义的生态文明包括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两型社 会建设等;广义的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从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至生态文明,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阶段。既然是一个发展阶段,则意味着要有相应的产业来支撑。不论是植树造林、水土保 持,还是湿地、草原保护,甚至沙漠治理等,都属于生态产业范畴。“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治理荒漠化、 石漠化、水土流失等,这也意味着生态产业的发展潜力。
第三,海洋产业。“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据 说在“十八大”现场,总书记提及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全国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可见建设海洋强国 是国民的迫切愿望。建设海洋强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这意味着海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 展前景。
第四,信息产业。“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四化”同步,其中信息化居于第二位,同时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 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信息产业当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球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这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和其 他技术的交融发展,比如最近人们提及比较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就是新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还 有智能制造概念,实际上也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建筑节能,也必须将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才能达到 效果。凡此种种,可见信息产业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对很多相关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冲击。
第五,绿色制造业。“十八大”提出产业要转型升级,制造业尤其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是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进行绿色转型,具体的途径是发展绿色低碳制造业。绿色低碳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绿色制造业发展前景十分巨大。
第六,文化产业。“十八大”报告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门阐述,在文化建设部分提到了很多产业,还提出要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从当前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我国专门就文化产 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一系列的部署,今后还会有很多新的政策出台。文化产业是一个大家族,包括了文化产 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产业、旅游产业、教育培训产业等。为什么这些产业发展潜力大?因为它符合消费 结构升级的方向。消费结构升级是有规律的:80年代人们主要在乎温饱需求,即吃和穿,所以当初纺织服装、食 品加工行业得到大发展;到了90年代,新的需求产生了,人们追求耐用消费品,这时,彩电、冰箱、洗衣机、微 波炉等迎来了大发展;进入2000年后,住和行的需求凸显出来,于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大发展;又过了十多年, 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如今的消费结构又要升级,人们开始崇尚“学、乐、康、安、美”(即学习、快乐、 健康、安全、美丽需求),且这些需求在不断地大规模提升,而要满足这些需求,有很大一部分要文化产业来完 成,所以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七,大健康产业。包括医疗、医药、保健和养老服务业,“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 业和事业,要适应人口老龄化时代的需要,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所以这类行业未来发展势头不可小觑。这也与消 费结构升级有关,快乐、健康、长寿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的普遍需求,而这些需求需要医疗、医药、保健、养老服 务行业来支撑和保障。
第八,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等。“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发展民营金融业,以往金融业都是被国有企业所垄断,而国家明确提出发展民营金融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生产性服 务业还包含物流业,物流业中的快递行业发展就很迅猛,世界500强种就有几家快递公司。而我国快递行业才刚刚起 步,显然这个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九,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包括各种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创汇农 业等。农业不再是投资回报率很低的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投资回报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比如农家乐等的附加值 就比较高。所以这类行业发展潜力也很大。
记者:这些行业是否有共同的特点,让您在判断其发展潜力时有规律可寻?您判断一个行业能够成为未来潜力 产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李佐军:我认为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自身具有比较优势。如果有的 行业在“十八大”报告中没有具体提到,而我们又想知道这个行业在未来是否有发展潜力,可以依据 以下3个标准来判断:
标准一:它是否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是否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标准二:它是否符合绿色低碳的世界潮 流;标准三:它是否符合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是否符合“十八大”报告指引的方向。
选准了行业还不够,还需要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有:产业或产品高端化、特色化、集群 化、品牌化、绿色低碳化、融合化、国际化等。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记者:“十八大”之后,关于城镇化的话题占据了热门话题的榜首,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 济增长的动力,而城镇化的核心究竟落脚于何处?其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李佐军:新型城镇化的确是近来讨论的热点话题,“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了 一系列新的方针,包括强调新型城镇化是我们未来的一个主要增长点,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对新 型城镇化做了一些界定,新型城镇化要以农民市民化作为抓手,主要解决农民进城问题。新型城镇化要走集约、智 能、绿色、低碳的道路,重点在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如何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关键点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提高 广大农民在土地分配权益中的比重,还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
记者:就您个人的理解而言,新型城镇化应该具备何种特点?在每一种特点里面可能蕴含着哪些潜在的产业机 会呢?
李佐军:第一,人本城镇化。所谓人本城镇化,是让农民进城、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是提高城市人口在 整个人口中比重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实质是解决农民问题,这是城镇化的本质含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迫 切任务是如何让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能够获得稳定的就业岗位、稳定的收入,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福利待 遇,享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只有这样,新型城镇化才能得到推进。推进农民进城的城镇化,首先要降低农民进城的 门槛。现在很多房地产商以为机会来了,但恐怕按照现在的房价,新型城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在现有城 市郊区和新兴城镇中,建设一些可以满足进城农民需求、符合其收入水平的新建筑形态和城镇形态,这其中就有产业 发展的机遇。
第二,城乡统筹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市本身发展,而且农村也要同时实现现代化。在城镇化过程中,一 定要考虑城市文明如何覆盖到广大农村的问题,搞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就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一定要符合 城镇化和人口集聚的规律,我们应该选择一些中心集镇、中心村,有重点地搞好新农村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把新农村 建设与人口的城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对现有农村的改造提升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第三,特色城镇化。现在很多的城镇几乎是千城一面,哪个城市和村镇形态面貌都雷同,其中的根源是城 镇规划存在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这三种规划目前处于分离状态,存在体制上的矛 盾,一些有规划资质的机构擅长和重视的是硬规划,往往相对忽略了软规划。软规划包括发展定位规划、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体制机制规划等。很多地方政府也不重视这些软规划,而在我看来城市必须先做 好这些软规划,然后才是硬规划的问题。很多城市由于没有做好城市定位,没有研究好特色产业发展,因而导致 了很多问题。对现有无特色城镇进行特色化改造就有机会。
第四,集群城镇化。产业要集群,城镇也要集群,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就是城镇集群的体现。通过城镇 集群,提高不同城市之间、城镇之间的分工协作水平,可以达到共同提高效率和整体竞争力的效果。那么,这其 中蕴含什么机会呢?城市之间交通通讯的连接就包含很多机会。
第五,绿色低碳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应当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城镇化。这意味 着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节能低碳交通设施等,这也有产业发展的机会。
第六,市场城镇化。城镇化应该主要由市场和企业来推动,政府虽然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要过多干 涉,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引导和政策制订等工作,其他的则要更多地留给市场。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在城镇建设的 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多的机会。
第七,智慧城镇化。也就是建设智慧城市问题。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要将城市的互联网、物联网等建立起 来。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也有很多机会。
第八,品质城镇化。现今许多城市的质量和品质不够高,尽管地面的建筑物外形建造得很漂亮,但地下系统 就建设得不够好,如下水道系统的升级就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建设高品质城市过程中无疑也有机会。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是否会一帆风顺?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将会出 现哪些误区?
李佐军: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防止出现如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以“土地城镇化”代替人口城镇化。很多地方政府将城镇化作为获取农民土地的手段,作为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的途径,将城镇化理解为拆迁搭建的“造城运动”,作为房地产大开发的机会,最后变成了“土地 城镇化”,而将农民市民化这种人口城镇化当着一个包袱而不予重视。然而,我们要的新型城镇化首先应是人口 的城镇化,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城镇化,不能用“土地城镇化”替代了人口的城镇化。
误区二:以政府城镇化代替市场城镇化。很多地方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拉动GDP、建设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的抓手,而忽略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发展的结果,城镇化需要与工业 化、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协调发展,忽视了城镇化更多地要发挥企业和市场的作用,政府主要做好规划和政策引 导工作,而不是大包大揽。
误区三:以高成本城镇化代替高效率城镇化。城镇化需要有巨大的投入和成本,这就涉及到城镇化的效率问 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短期政绩,不惜成本代价地大搞超越发展阶段的高标准城镇建设,违反了经济效率原则。 新型城镇化必须要考虑城镇建设的投入成本和回报效益的匹配问题。
误区四:以城区现代化代替城乡一体现代化。城镇化不能只是把现有城区建好,导致城镇进入门槛很高,把 农民挡在城外,同时农村越来越落后。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是让农民能进得起城的城镇化,是 同时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城镇化。
误区五:以半城市化代替全面城市化。目前的情况是,尽管很多农民进了城,但他们仍然只是民工、盲流 和打工仔,不能分享现代城市文明,不能分享城市的公共服务,他们还必须在城乡之间过着两栖生活,带来了留 守老人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全面的城市化,农民应该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当前,我国 52.6%的城镇化率中,真正的城镇化只有36%左右,还有17%左右属于半城市化,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全面城 市化的工作要做。
只有避免了以上这些误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才能够健康、持续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