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依托区域巨大回旋余地 促进经济发展速稳质优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29 浏览量:26

来源:国研网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提出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二三号区域重点工程”,具有巨大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这三大重点工程带来的我国区域巨大的回旋余地,使下半年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速稳质优的目标。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放缓至7%,一、二季度增长速度均为7%,显示趋稳态势。面对缓中趋稳态势,国家正采取更大的定向调控、相机微调措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速稳质优方向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先后提出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二三号区域重点工程”,具有巨大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这三大重点工程带来的我国区域巨大的回旋余地,使下半年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速稳质优的目标。

关于“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一是中国版的全球化战略和主张,是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消化过剩产能和扩展新的海外市场的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在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新常态”下,突出提出全球化战略中国版的主张,是完全合适的、应该的,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贡献,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事实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计划,不可是纯的援助计划(没有这种可能和必要)。“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版全球化战略TPP和TTIP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可以有力推动世界经济加快企稳回升步伐。实际上,欧洲、日本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全球化版本和主张,这也一点儿不奇怪。这些全球化主张都应当相互借鉴和互补,共同创造世界一体化的美好未来。

二是中国地缘经济政治的客观要求。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的名言:谁控制东欧,谁就能统治亚欧大陆心脏,谁控制亚欧大陆地带,谁就能统治世界岛,从而主宰世界。中国作为远东大国,理当利用这样的地缘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中亚、西亚乃至非洲大陆正待经济起飞,需要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引导。

三是中国悠久辉煌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华文明是古老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创造者,是人类四大文明唯一的延续体。只是近代思想保守了、经济技术落后了;而西方进步了、强大了。在相互接触和碰撞中,古老的中国文明失败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重新崛起,重提恢复和建设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顺理成章。这是最真切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长江经济带重点工程。一是今后一段时期稳增长的首选地带,是未来我国增长潜力最大、区位条件最好、涉及人口最多的地带,其地位可与沿海经济带比拟,是最大的新的增长极。巨大韧性和回旋余地之所在。二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就地城镇化。三是长江经济带涵盖了东中西地带,可以较好地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的努力。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工程。一是我国首个综合经济区发展战略落实规划,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急所,主要任务是结构调整与升级、空间布局优化等。二是解决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天气。三是解决路径要从“大城市病”治理和区域合作入手,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四是重点任务是基础设施、污染防治、功能疏散、产业分工和市场一体化;在布局重点上,以“京津石”为核心,突出天津经济贸易中心,北京回归首都和古都功能,河北发挥京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社会服务业疏散承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