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 扩大内需尚须努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2 浏览量:23

来源:国研网

对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但总体增长水平仍然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事实,西方媒体和学界仍然普遍高度评价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

从纯粹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区域是由点、线、面等三要素组成的(或城镇、乡村农田和交通体系),其中由点线面三要素组成的最小的一体化基本单元是县域。因此,可以把区域经济看成是以县域为基本区域单元构成的多层次地域经济体系,城镇、乡村农田和交通体系是区域经济三要素或功能区块。作为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区域经济——承担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和作用,意味着如果每个县域经济搞好了,则整个区域经济也就搞好了。从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实践看,县域经济发展最终方向和归属(或顶层设计)只有三种:一是发展成为都市县,包括首都都市县、省会都市县、在中国还有地市都市县等,占一国县域总数不到20%(美国15%,中国10%)。二是发展成为现代化农业县,一般占一国县域总数的80%以上。三是发展成为介于二者之间的所谓郊区县(一般又将其归为现代郊区农业县)。以县域为基本区域经济单元,重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关键在于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83531d1b-f75d-43f1-90c6-a8c3bac86af2.png 

一是让城镇回归县域(或区域)。城镇起源于区域,而且城镇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解决城镇病更需要区域的有力协助。城镇要高质量发展,要现代化,前提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城镇回归县域就需要从城乡行政管理体制上回归区域管理城镇模式。城镇是点,是个体,区域是面,是分布其中的各城镇的**;区域问题应该是分布其中的各城镇的共同事务,需要彼此协商解决,是上位政府。城镇政府回归区域后,许多城镇病才能从制度层面上加以解决。如城镇边界(一般而言,城镇基础设施所及范围即为城镇,超过此范围的区域即为乡村农田或未利用地)、城镇规模问题、城镇分区问题、城镇组团问题等。

二是切实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水平。我国农业现状不能概括为小农经济。相比较而言,日本才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日本的小农经济也是适度规模经济,是商业化或产业化农业;而我国的农业现状应该被称为“微农”或“毫农”经济,许多还属于自给自足的原始农业,还没有商业化或产业化。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现在,应该在大力提倡以为“三农”服务为主的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倡和完善“用土地换社保”城镇化机制,并提倡农村弱势群体进城,广大的农村土地将交由懂农业的专业化新农民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经营,使我国农业尽快过关。

三是须尽快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明确构建覆盖全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世界上许多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社保体系所需资金是一国GDP的固定比例,是相对收入,与总量无关,其比例关系还可以经过立法机关适当程序,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加以必要的调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时机已经成熟。通过这个体系的建设,我国城乡区域之间人口自由流动将更加顺畅和自由,有利于强化精准扶贫工作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还可促进农村弱势群体向城镇集中以有效缓解贫困人口给社会带来的压力,这些都将对我国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人口城乡区域分布的优化,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乃至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等,都会发挥巨大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