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评论》
国家相关部门近日透露,各省市于8月底上报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已经确定,50多个试点很快就会对外公布。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今年3月公布后,关于城镇化与能源资源的关注度再度上升。
城镇化是代表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资源能源的保证,需要环境的支撑,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上带来压力,如果处理不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将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对于我国13亿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必须给予足够的警惕和高度的重视。从能源角度来说,基于我国的能源禀赋,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刚性需求,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因此如何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未来并不乐观。
没有资格效仿西方
目前我国城镇化的总体水平已经超过50%,成就巨大。但也付出了相当的教训和代价,如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等。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城镇化速度虽快但质量却不高。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每年约有1800万人口流入城市;21世纪初期,每年约有2000万人口流入城市。城市扩张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导致城市产业很难支撑过大的就业需求量。据统计,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3.7%,但进城的2亿多农民工在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还处于半城镇化状态,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外,城镇化发展出现了贪大求洋的不良倾向。很多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被透支,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出让土地、出让耕地计划,开发商也跃跃欲试。一项数字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耕地面积减少了约1亿亩,除却退耕还林的部分外,被征收作为建设用地的耕地占到了30%~40%。每年因此而失去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从中国地图上抹去五六个县。而在这其中,很大部分土地用在了城市建设和扩张。
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如果要在人均土地、能耗、水资源等方面效仿发达国家的话,就会成为大问题。以北京为例,目前人均能耗为每年2吨多标准煤,美国是每年人均10吨标准煤,有些州甚至是10几吨标准煤的消耗。因此,中国不能效仿美国的城市化能耗模式,因为我们没有资格在这些方面效仿西方发达国家。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就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而言,日本东京是78平方米,香港是60平方米,国内一些城市却远远要高于这个数字。就工业园区而言,台湾新竹的工业区,两座工厂之间的距离是25米,中间隔了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人行道、排水沟和绿化带一应俱全。而大陆一些城市的开发区,不少马路竟宽达60米。
要走绿色节俭道路
当前,中国城镇化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国城镇化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型,人均资源紧张的中国,必须走一条绿色节俭的道路。
对发展生态城市,绿化不是生态的全部,节约资源、节约能耗、节约土地才是生态。中国和欧洲、美国的资源禀赋的情况差别太大。基于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和消耗资源的国情,即使到我国实现了现代化,我们在人均能源资源消费上也不能效仿西方,还是要过节俭的日子。生态城市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否则,子孙后代的资源都被我们透支了,未来问题就会很严重。
实际上,城镇化也有多种模式,比如美国有一半人口居住在既不像城市也不像农村的小城镇里或大的村庄里,人们的劳动对象是土地,居民既从事畜牧业、加工业,也搞运输,农业的形式,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已实现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互联网”等现代生活方式。
我国的城镇化,不一定都是农民进城,如果他们愿意住在农村,在附近的小镇里工作,这种逐渐的城镇化也是生态城市、小城镇化。中国要建设好新农村,就应该让农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地“城镇化”,同时,比较繁荣的农村可以保持必要的人口比例,建设好广大的农村,也是中国未来社会安定的关键。
从战略层面而言,虽然中国的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可以不断扩大对全球资源环境利用或者获取服务,但是仍应主要依靠本身的资源、环境和生态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将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放在非常高的位置上。因为,经济增长不能总是依靠资源消耗和破坏环境,未来的增长必须要与环境良性互动,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