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优质育人课堂体系的构建 ——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07 浏览量:30

杨 娟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摘 要: 优质育人课堂体系的构建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构建优质育人课堂体系 为目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育人课堂的使命本然,聚焦资源广、策略力度、效果深度三个维度,强调育人课 堂的跨界、多元与动态三个特点,通过资源融合、策略赋能和闭环评价三个关键环节来优化育人课堂体系。 应用 型本科高校优质育人课堂体系的构建对推动国家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优质育人课堂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9311 /j. cnki. 1672-3198. 2023. 02. 027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介于学术型大学和技能型学校之间的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重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等教育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彰显“育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立场,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后提出“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推动课堂革命,建好质量文化”。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在题为《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的报告中指出“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把课教好。课堂教学仍然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优质育人课堂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契合社会需求进行日常教育实践活动最基本的构成,又是高等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行改革的“主战场”。优质育人课堂体系的构建是教学领域对新时代“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的诠释,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以致用”“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 3012 所,在学总规模达 4430 万人,毛入学率 57.8%。全国三千多所高校中,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重点由最初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建设,部分高校出现办学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仍以沿用、模仿研究型高校为主,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破解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结合不够、通识基础薄弱、创新思维欠缺等难题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定位和导向直接关系到人才服务社会的质量,人才质量内涵建设应把课堂作为育人的基本载体和实施场域。通过深入思考优质育人课堂除知识传承功能外还有精神教化的效能,对学生个人成长的迷茫断点和高校就业率偏低的痛点进行“源头治理”,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育人的落点。南京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能够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跨界、多元、动态”的优质育人课堂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课堂全过程,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逐渐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其自动化学院的课堂能结合专业的特点,深入推进课程的育人功能,围绕“思想引领、知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紧密契合“中国制造 2025”发展新工科,“产学研用创”多途径多层次培养有高度、有温度、有深度的“就业有实力、双创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模式研究”( 2022SJYB0450) ; 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新工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学术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2020ZC06) ; 南京工程学院社科联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课题“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研究”( SKLB202136) 。

作者简介: 杨娟( 1986 - ) ,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教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管理。


2 使命本然:优质育人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全面推进优质育人课堂体系的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找准育人角度、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通过“精雕细琢”的课堂达到“浑然天成”的育人境地。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遵照符合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寓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于能力培养之中,破解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的困境,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国际视野”三丰收,推进优质育人课堂的价值增值和创新,全力打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形成优质育人生态。

第一,课堂教学本质观的突破要求高校课堂先行。

刘振天教授认为,课堂教学革命是从观念、模式、内容、途径、方法、技术到制度的整体性、系统性的变迁和再造。教学本质观的更新与突破要求现代教育跳出“功利化、标准化、工具化”的禁锢,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的痼疾。正如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说,“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让孩子学会赚钱或在产业体系中谋得一个职位。我们需要的是地位均等的伙伴,是平等、独立、有责任心的合作对象,是能够为我们共同的文化做出贡献的人。”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的课堂。健全的人格培养是高校课堂的使命,高质量育人关键在内涵课堂。学校教育教学思想要转变,高校课堂须先行。

第二,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要求高校课堂革新。

当课堂教学被认为是一种师生全身心参与的、促进完整生命生长的实践活动时,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就从简单的书本知识传递转变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从物到人的转变。学生的知识增长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之一,但不是唯一,包括知识增长、技能发展和品格成长在内的学生全面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价值取向。在面对“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等痛点时,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改革育人方式,而育人方式的改革必始于课堂。课堂不革新就无法适应新思想、新课程、新教材的变化,也无法培养出知识渊博、技术精湛、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第三,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求高校课堂与时俱进。

2018 年 6 月,150 所高校发布《一流本科教育宣言》,表示将致力于“推动课堂革命,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学校实质就是一个制造教育机缘的“场”,而这个“场”的核心就是课堂。课堂是高校育人的“主战场”, 当前讲授法仍然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想要打好铸魂育人“主动仗”,沿用课堂的表演者和沉默的观众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科技日新月异,高校课堂也应顺势而动、应时而为,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和唤醒学生接续奋斗、矢志创新的原动力。

3 改革应然:优质育人课堂的构建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大的建设力,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生力军和主力军。“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以立德为先,没有正确的思想引领,高校的人才培养将出现致命的缺陷。作为教育的前线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聚焦育人资源的广度之维:跨界融合

首先,教育是教师育人的事业,优质育人课堂的构建应从教师开始,其发展要先于学生和学校。优质育人课堂不是静态预设程序的原本再现,而是教学的动态实施,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和双向奔赴。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为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跨界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学科融合的能力,丰盈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充分利用学术和生活话语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学、学得会”,让课堂有意思、有意义。

其次,教师对课堂育人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关系到课堂的生命力和学生的培养质量。随着课堂教学本质观的突破、国家育人目标调整,课堂教学已经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多元的立德和树人。“立德”就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人”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是前提,树人是目的。作为立德的表率,教师的授课态度是优质育人课堂的基本保证,比如教师着正装上课,就能反映出

老师对课堂和学生的尊重,无形中教会了学生做一个尊重他人的素质人才。著名教授郑永飞认为,教师知识量的多少和备课的好坏,是能否上好每一堂课的关键。通过认真、充分的课前准备和预案,对教案、PPT、讲稿、学生的作业和问题做到了然于心,跨界整合符合应用型高校育人定位的优质教学资源,即“学术型”的丰富理论和“技能型”的多样实践的融合,坚持目标导向和政治立场,增强课堂的思想性,让应用型高校的特色课堂在“学术型”与“技能型”之间的“应用型”这第三条道路上独辟蹊径、绽放异彩。

最后,每一堂课的教学资源都应托举育人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在充分关注学生、深度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融合跨界需求,包括学生个人的需求、未来服务社会的需求、行业对学生的需求等,根据国家育人目标动态调整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好课前的高效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应充分考虑育人目标的差异与变化,不同的年级制度、专业设置、培养定位、职业规划,育人目标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思考、因人而异、与时俱进地对教学主题进行整体规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多层次概括、综合性梳理重构,结合教学大纲中相关的系统课程、本专业内的其他课程、学院和学校的通识课程、社会服务的综合课程,充分挖掘数字化资源,实现区域之间、校级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辐射,从而推动课堂的价值增值。

3.2 聚焦育人策略的力度之维:多元赋能

教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教育思想与理念是否先进、备课与教学设计是否精致,都需要经过课堂的实施来检验,没有教师课堂实作中生动的剖析、深入的比较和具体的指导,再好的理念与设计都是纸上谈兵。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要直面育人形式单一而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现实,关注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心智,更新课堂育人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教师如果他没有教育智慧,他就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学实践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多元的育人策略,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空间中设法使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元素形成协同育人的多元效应。

第一,赋能加速创新,提升高校课堂的育人效能。

教师的教学艺术包括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两者的融合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具体途径,是实现育人课堂构建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高校充分发挥优质育人课堂的优势,通过进一步提升和延展教学设计与实践,积极探索创新课程组的研讨备课模式,立足协同共建思政案例库,系统梳理并提炼教学素材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以“总结+挖掘”“点+线+面”“隐性+显性”的双向并轨机制,进一步发挥老教师点的支持和新教师线与面的扩展作用,将古今中外大事小情作为课程真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追求人生价值。

第二,赋能协同牵引,推动多元育人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信息技术作为驱动多元育人课堂的动力因素,被高姿态地引入教育体系,带来了教学方法、模式和环境的改变。应用型本科高校以教育数字化战略引领未来,把信息化技术手段作为联动课堂的桥梁纽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模式和支架式教学、参与式学习、问题教学法、研讨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多元教学方法,灵活地套用学习空间和教学活动设计模板,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配套使用,促进信息课堂一体化建设。通过在线教育平台的打造,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让教学形式为课堂内容服务,让精致的预设课堂灵动地生成高效育人课堂,为学生提供无限的知识资源和广阔的求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赋能调动聚焦,强化学生自觉动力。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打造智慧教学课堂,探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重塑育人课堂。教师通过提前在线发放课前导学,聚焦与课程相关人物丰功伟绩的介绍、课程背景相关的电影、名人名言等生活元素,把信息化运用到浑然天成的育人课堂,融入课程学习的意义和职业主题,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知识武装课堂,通过通识问题的主题讨论、略有难度的问题抢答、随机调研选人、随堂测试讲授内容等方式,提高课堂的紧张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充分利用智能课堂中的电子产品,适时推送在线问题和发放电子作业,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力、鼓励“低头族”积极参与到课堂相关教学活动中,创造和重构适合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新型教室环境,使学生体会鲜明的时代性,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困难面前不退缩的品格,强化学生的自觉动力。

3.3 聚焦育人效果的深度:闭环评价

课堂育人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通过多维度动态闭环评价来反馈育人效果。对课堂育人效果进行闭环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问题和重点关切,是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与根本尺度。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也将直接影响教育评价改革的进程与成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改革评价,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四个评价也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确立了总基调。

应用型本科高校定向在“应用”,学生是否具有岗位胜任力,是否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否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根据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平时、期末等多种考核形式来反映学生全程掌握情况,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即时的正向反馈。课堂育人效果反馈主要来自学生的口碑,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问卷、报告等方法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短期评价,通过对毕业五年后的学生回访问卷统计实现育人课程的长期评价;课堂育人效果反馈之二来自同行,主要是听取领导和同事的听课评价与建议,重点反思如何解决课堂里的“美中不足”。通过动态的课堂评价,掌握学生是否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是否达成学习目标、成败之处。教师根据动态评价,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结合意见进行整改,用情、用心、用力胜任课堂教学,形成闭环,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质、高效、高位。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优质育人课堂是面向需求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明确教学目标,融合方法创新,加强内外协同,注重教学资源跨界融合,拓展育人课堂的生长点,鼓励教学策略多元赋能,通过育人效果的动态评价,实现课堂育人的思维突破。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教学的重要导向,经由“课前育人资源跨界融合+育人策略多元赋能+育人效果动态评价”的路径,促成优质育人课堂的最终构建,形成不断积累和塑造的经验总和,这种经验总和必将指向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17-9-8.

[2] 李 依 环 . 教 育 部 部 长 陈 宝 生 : 本 科 教 育 是 大 学 的 根 和 本

[EB/OL].(201-6-22)(2020-9-8).http://edu.people.com.cn/nl/2018/0622/c367001-30075279.shtml.

[3] 顾 明 远 . 课 堂 教 学 是 培 养 人 才 的 主 渠 道 [EB/OL].(2018-09-06)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06/09/11646305-784284588.shtml.

[4] 陈曦,何伟.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闽江学院“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为例[J].人民论坛,2022,(03):102-103.

[5] 史国君.“三进三知”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

[6] 刘振天.高校课堂教学革命:实际、实质与实现[J].高等教育研究,2020,(7):58-59.

[7] 而 立 之 年 , 深 外 再 出 发 | 打 造 深 外 好 课 堂 , 筑 基 未 来 三 十 年

[EB/OL].(2020-12-3).http://static.scms.sztv.com.cn/ysz/wgyxxjx30/xgxw/78350370.shtml.

[8]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J].教育研究,200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