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 要】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合力。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
主义改造的胜利也是各种因素形成的一个合力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以芜湖市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对马恩经典思想 过渡时期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芜湖市工商业发展状况,人民民主政权在芜湖地区的建立和巩固三个 方面分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对当时芜湖市和全国的改造形势有一个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必然性; 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 : D9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0.19311 /j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三大改造”中的一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对生产关系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实现了马恩经典作家们提出却没有实现的设想,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创新性发展的辉煌成就,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独特性成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 性的认识,选择“芜湖市”作为这一课题的考察城市,再次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可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1 中国共产党对马恩经典思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 地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两步走,从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以至实现社会主义。达到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生产资料的公有 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标。资本主义以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马克思最早提出 这种设想。马克思强调“消灭私有制” 。关于消灭私有制,马克思主张一通过暴力革命进行没收、采取和平方式进行赎买。列 宁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这一理论,将这种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模式用“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界定下来,毛泽东关于国家资 本主义是改造的必经之路的理论则是对这一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显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作用的不断增强。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划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提出要 建立一个新社会。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具体细节的描绘,只是将“消灭私有制”作为新社会的核 心构想。马克思、恩格斯思索,无产阶级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胜利只是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序章,最根本的是通过国家政权废弃私有制,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作者简介: 李明慧( 1997 - ) ,女,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 中共党史 与党建。
列宁以马克思关于向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思想为基础,高度评价并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 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 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除此之外,“国家资本主义这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一种资 本主义。 ”总结得出,列宁强调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倡议在不久的将来把国家资本 主义变更为社会主义。列宁提出采取租让制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实践的形式,一是国家把企业承租给外国资本家;二是租给本国 资本家。租让制这一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对推动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加上俄国资本家的反对,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列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的设想。
1.2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摸索
真正意义上对资产阶级实现和平赎买的国家是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的现实路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两步走:先实现民主主义革命,后实现社会 主义革命。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就探寻出了完备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保护与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详细政策。张闻 天把“出租”“加工”“订货”“代卖”的经济形式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以致资本家在重要的生产条件上以国家为依靠,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使得国家作用不断增强。在民主革命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拥护,空前壮 大的革命力量使得革命后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权中居于领导地位,在取得全国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 列宁的实践为依据,认真分析了中国具体国情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历史特点,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和平改造和赎买资产 阶级的政策。
1949 年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应得以存在和发展,然则存在和发展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毛泽东立足于中国 社会的具体实际,强调要利用和发扬资本主义对国计民生有利的一面,与此同时对其不利于的一面加以限制。国家管理和监督 私人资本主义,鼓励支持引导私人资本主义逐步走向国家资本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1953 年,毛泽东明确提出: “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同年,中国共产党采用“利用、限制、改造”作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整方针以政策的形式明确了下来,是马克思、列宁所不曾提出的,是对马恩经典作家过渡 时期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2 新中国成立初期芜湖市工商业发展状况
2.1 解放初芜湖市资本主义工商业概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体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点低,工业化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这种大背景下,芜湖市工商业发展 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地区差异性。芜湖地处物产充足的江南水乡,是有历史特点的商业城市,也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但经过“三座大山”多年的残酷侵害,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在解放以前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了解放之初,芜湖工商户有 8730 户(包括摊贩 2404 户、行商 152 户)、90 个行业,71 个同业工会,加入同业公会商户计有 5488 户,其中工业 149 户、占 2.75‰; 手业业 1911 户, 占 34.82%;商业 3428 户占 64.46%。商户中拥有万元资金以上的大户约占 10%,中小户约 90%(非会员户、摊贩、 行商除外)。据税务局统计,49 年下半年缴纳营业税工商户总计 83 个行业共 4975 户,较解放初 5438 户减少513 户。略举其中 较大行业的工商业户数:杂货户、皮毛业 97 纸张业 100 户,百货业 127 户,五洋业 213 户,绸布业 134 户、杂粮米行 285 户, 米粮行号 75 户,粮食加工(碾米厂、袭坊)90 户, 国药业 41 户,炒货糖坊 108 户,糟酱业 95 户,干鲜北货业 144 户,棉织业 488 户,工厂企业 17 户(机器生产)、铁工厂 14 户(手工操作)等。
2.2 新中国成立后芜湖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前提和 基础。从芜湖市和全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恰恰是生 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提出的新的要求。
1950 年六月,芜湖出现抢米事件。奸商投机操纵,物价不断上涨,米店拒绝出售大米,穷苦人家买不到米,生活极端困难。 抢米是芜湖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物价的极大波动。芜湖市委坚决贯彻禁止粮商拒绝出售米粮的行为,禁止聚集群众实施抢粮 的行为,取缔贩卖银圆及其一切金融投机行为,取缔奸商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的行为,积极繁荣经济,恢复改进生 产。坚决摆脱对帝国主义经济的依赖,明确树立为国内生产,为人民服务的生产方针和生产的发展方向;积极扶持芜湖市原有 的公营和私营企业,不断协助其合理改进,有目的和计划地向前发展,同时提倡有发展前途的轻工业,欢迎上海工厂内迁来芜; 整理水陆交通,改革码头陋规,鼓励城乡物资交流;适当的解决劳资问题,订立劳资合同,建立劳资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生 产研究委员会、工商联合会及其各业工会的筹备机构等不断促进芜湖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芜湖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 主义改造的经济基础。
芜湖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促进了芜湖市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芜湖市委市政府以实际成效论证了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3 人民民主政权在芜湖地区的建立和巩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在大规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全国范围逐渐展开的社会主义改造齐头并进的大背景
下,在集中统一的基础上,更加发扬人民民主是时代所趋、民心所向。
3.1 市委市政府
芜湖市委市政府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核心,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积极主动的宣传 引导私人资本家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扶持和利用私人资本与社会主义相符合的一面,限制其与社会主义不相符合的一面。1949 年 6 月改组原商会,成立芜湖市商会筹委会,10 月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改为芜湖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加强领导,为工 商界服务。1949 年 7 月,芜湖市人民政府颁布《芜湖市工商业登记暂行办法》,与此同时,工商联展开宣传教育工作,首次组织 工商界各级负责人,学习《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 、学习政策法令,树立爱国守法观念、为推动各项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在思想上打下初步基础。“限制”在以后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如限制 非法经营、限制暴利、限制抽逃资金等,这不是消极限制,而是积极支持工商业正当经营,维护工商业者合法利益,对“资本 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始终有促进作用。
全场职工都参加了“三反五反”这场伟大的运动,甚至许多职工家属也都参加了,运动的深度与广度是空前的,运动的成 绩是伟大的。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工人内部组织更加纯洁了,领导与群众以及工人相互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对今后开展 增产节约运动和大范围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得益于“三反五反”运动所给予全体职工的极其深刻的教育,全体职工的劳 动纪律大大增强,在生产和其他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比如生产的提高,技术的改进、质量的上升、废品的减少,除此之外, 缺勤率不断降低,基本消减了旷工现象,铁工厂看病队、大便队的现象也已基本上消失了。这次运动的伟大成绩启示我们要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芜湖市成立芜湖市人民政府工商局(商业局的前身),芜湖市人民 政府工商局成立后,局内党员于 1949 年 11 月中旬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芜湖市人民政府工商局支部委员会。随着国 营商业企业的成立,各专业公司的党组织也相应建立起来。为了加强国营商业企业中党组织的统一领导,1952 年 9 月在工商局 设立了中共芜湖市贸易总支委员会,1954 年 10 月 23 日,中共芜湖市委决定、并报请安徽省委组织部批准,撤销了贸易党总支, 成立了中共芜湖市商业委员会,统一领导国营和私营商业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扬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芜湖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给予了坚强的保证。
3.2 工会
1949 年 7 月,芜湖市总工会筹备会成立后,即派人在私营商业的店员中做组织发动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组织发动工作,国 营贸易、合作社和私营商业各行业的基层工会组织普遍建立起来。“中国店员工会芜湖市委会”(以下简称“店员工会”)成立 于 1950 年 12 月。1952 年第四季度,“店员工会”及其所属组织进行了调整, 内部保留秘书室、财务部外,其他各部撤销。下 属设立国营企业工作委员会和私营企业工作委员会。1952 年 10 月正式成立“中国店员工会芜湖市国营工作委员会”由“店员工 会”领导。其组织范国为国营贸易、合作社、粮食等单位的工会组织。1953 年 8 月。中共芜湖市委批准了芜湖市工会联合会的 报告,将“店员工会”改为“中国店员工会芜湖市贸易合作工作委员会”,其组织范国包括本市国营商业企业、合作社、粮食等 单位。与此同时,将四个区工会办事处撒销。建立了芜湖市工会联合会私营企业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私营行业的工会组织, 推动了芜湖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3.3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在芜湖市商业系统建立了基层组织。在芜湖市, 国 营商业的管理和经营机构相继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组织随之在这些机构建立起来,1952 年“五反”运动后,各支部 进行了整顿改选,为了统一国营商业企业中团组织的领导,1952 年 9 月在市工商局设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芜湖市国营贸 易总支委员会由芜湖市直属机关团工委领导。在私营商业的店员中,1949 年 6 月,中共青年运动委员会芜湖市委员会成立后, 即在私营店员中开展建团工作。1949 年底,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芜湖市店员总支委员会由芜湖市团工委直接领导。1954 年 10 月,中共芜湖市商业委员会成立,商业委员会成立后,把国营商业和私营商业中的团组织统一起来加强对商业工作的领导, 促进了芜湖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4.
[2] 列宁.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泽东.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 6 卷),1949 年 10 月-1955 年 12 月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 3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芜湖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芜湖文史资料(第 4 辑)[M].安徽省芜湖市委员
会,1990.
[6] 本社编.陈云文稿选编 1949-1956[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