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党的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本路径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
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由于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快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制定分区规划,对不同情况的地区采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效地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有效地弥补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习近平历来十分关注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编制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同时,他在多个场合都强调要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重点是要处理好城乡发展的关系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把革命老区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边疆地区发展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资源枯竭地区发展问题等解决好,哪一项问题不解决好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二是以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有效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解决不同区域人民群众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三是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角度出发,完成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是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我国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意味着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及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防止返贫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在实现全面脱贫基础上,接下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可以说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