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省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利用计算结果权重,进一步计算各个省域单元科技创新能力得分,计算结果如下:
第一,各省级行政区在四年中排名变化并不大。2003年至2012 年中,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级行政区有12个,下降的有10 个,排名不变的有8 个。其中上升名次最大的是安徽省,排名上升5 名;下降名次最大的是海南省,下降4 名;还有吉林、辽宁等名次下降幅度较大,均下降3名。江苏、陕西、天津、上海、北京五个省级行政区四年都位于科技创新能力前5 名,北京科技创新能力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上海第二,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占绝对优势。而贵州、青海、宁夏、新疆在四年里一直排名后四名,且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在四年中分别是最后一名的21. 95 倍、20. 76 倍、22. 05 倍和21. 89 倍,上海四年中分别是最后一名的11. 52 倍、10. 68 倍、10. 67 倍和8. 9倍。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相对分值相差极大,即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区域与低端区域呈现严重的不平衡,相差达10 倍甚至几十倍。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从表3 可以看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整体上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分异规律,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即东部最强,西部最弱的态势,而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内部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也比较明显。以2012 年为例,计算得出30 个省级单元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的均值为0. 1597,如果以此作为科技创新实力强弱分界线,科技创新能力强省仅占全国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省除了四川、陕西是西部省份以外,其余全部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没有。由于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得分非常高,与其它省域相比差异显著,若将北京暂时剔除的前提下,剩余29 个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0. 13209,如果以此值简单作为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界限,科技创新能力强省占到全国比重的40%,份额依然很小,而且中部省份依旧没有一个省份进入科技强省行列。由此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性较为明显,应逐步缩小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大致呈T 型分布。为了进一步分析全国各个省域单元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在2003 年、2006 年、2009 年、2012 年4 个年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10. 0 中的Jenks 自然断裂法将其划分为5 个等级。由图1 可知, 2003 - 2012 年各个省份科技创新能力变化相对较小,各个省域科技创新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整体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较低,各个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差异较为显著。东部沿海地区以北京、上海为主,中西部地区的湖北、陕西、四川组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核心,北部、西北、西南区域省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等级分布呈斜T 字形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沿线省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其余省份科技创新能力较低。2003 - 2012 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代表的区域,科技创新实力遥遥领先。这些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板块,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第四,各个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如京津冀地区,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最高,成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作为临近首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也比较高,但是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却一直处于第五等级,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很低,这也说明京津冀科技创新发展不协调,北京的科技外溢作用不强。再如中部地区湖南、湖北、安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高,处于第四等级,而山西、河南、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却一直很低,处于科技创新落后区域,中部科技崛起任重而道远。
第一,各省级行政区在四年中排名变化并不大。2003年至2012 年中,科技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级行政区有12个,下降的有10 个,排名不变的有8 个。其中上升名次最大的是安徽省,排名上升5 名;下降名次最大的是海南省,下降4 名;还有吉林、辽宁等名次下降幅度较大,均下降3名。江苏、陕西、天津、上海、北京五个省级行政区四年都位于科技创新能力前5 名,北京科技创新能力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上海第二,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占绝对优势。而贵州、青海、宁夏、新疆在四年里一直排名后四名,且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在四年中分别是最后一名的21. 95 倍、20. 76 倍、22. 05 倍和21. 89 倍,上海四年中分别是最后一名的11. 52 倍、10. 68 倍、10. 67 倍和8. 9倍。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相对分值相差极大,即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区域与低端区域呈现严重的不平衡,相差达10 倍甚至几十倍。
第二,科技创新能力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从表3 可以看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整体上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的分异规律,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即东部最强,西部最弱的态势,而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内部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也比较明显。以2012 年为例,计算得出30 个省级单元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的均值为0. 1597,如果以此作为科技创新实力强弱分界线,科技创新能力强省仅占全国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的省除了四川、陕西是西部省份以外,其余全部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没有。由于北京科技创新能力得分非常高,与其它省域相比差异显著,若将北京暂时剔除的前提下,剩余29 个省域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0. 13209,如果以此值简单作为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界限,科技创新能力强省占到全国比重的40%,份额依然很小,而且中部省份依旧没有一个省份进入科技强省行列。由此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科技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性较为明显,应逐步缩小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大致呈T 型分布。为了进一步分析全国各个省域单元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在2003 年、2006 年、2009 年、2012 年4 个年份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10. 0 中的Jenks 自然断裂法将其划分为5 个等级。由图1 可知, 2003 - 2012 年各个省份科技创新能力变化相对较小,各个省域科技创新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是整体科技创新发展水平较低,各个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差异较为显著。东部沿海地区以北京、上海为主,中西部地区的湖北、陕西、四川组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增长核心,北部、西北、西南区域省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等级分布呈斜T 字形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沿线省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其余省份科技创新能力较低。2003 - 2012 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代表的区域,科技创新实力遥遥领先。这些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增长板块,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第四,各个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如京津冀地区,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科技创新能力最高,成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作为临近首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也比较高,但是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却一直处于第五等级,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很低,这也说明京津冀科技创新发展不协调,北京的科技外溢作用不强。再如中部地区湖南、湖北、安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高,处于第四等级,而山西、河南、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却一直很低,处于科技创新落后区域,中部科技崛起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