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区域发展网
最近,南北差距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实际上,我国东西差距主要是发展水平差距,南北差距最初主要是增长速度差距,后来逐步演变为发展水平差距。南北差距问题的核心是我国人口和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这种南移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持续累积的结果,而并非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
结合我最近的研究,我做了一些梳理,下面谈几点认识:
首先,我国人均GRP经历了从北高南低到南高北低的转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北方人均GRP一直都高于南方。南北方人均GRP之比,1980年为0.90,北方比南方高10.8 %,1993年南北方之比提升至1.0,2010年提高至1.11,2020年又提高至1.26。若以各地区平均水平为100,1980年北方人均GRP相对水平为105.8,2000年降至98.6,2010年降至94.0,2020年降至86.8。相比之下,南方人均GRP相对水平则由1980年的95.5稳步提升到2020年的109.0。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早期北高南低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转变为南高北低格局。
其次,这种发展格局的转变是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地区生产总值(GRP)占各地区总额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提升,1980年为54.1 %,2000年升至58.6 %,2010年升至60.5 %,2020年南方的比重又升至64.8 %,这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南移。人口重心也在逐步南移,南方人口比重1980年为56.7 %,2020年升至59.4 %。这期间,南方人口比重增加2.7个百分点,而GRP比重增加了10.7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这种人口和经济的不匹配转移,才导致近年来南北方人均GRP差距的快速扩大。从发展趋势看,受地理区位、资源环境约束、经济结构、市场活力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人口和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我认为将不可避免。
第三,发展格局转变和经济重心南移关键在于北方增长乏力。总体上看,与南方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北方经济增长持续乏力。2001-2020年,北方GRP年均实际增长9.1 %,其中,2011-2020年为7.1 %,2016-2020年为5.5 %,分别比南方低1.1、1.0和1.1个百分点。正是由于这种增长速度差异,导致北方人均GRP相对水平不断下降,全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北方经济增长乏力是一个老问题,并非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最初这种增长乏力主要出现在东北地区,近年来已经从东北扩散到华北和西北地区。这里我也做了一个测算,比如说2016-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GRP年均实际增长3.7 %,华北地区为5.3 %,西北地区为6.1 %,增长速度分别比南方低2.8、1.2和0.4个百分点。
第四,考虑到“挤水分”因素南北差距问题存在一定高估。近年来,南北方人均GRP之比快速提升,与辽宁、内蒙古、天津等北方省份纷纷主动“挤水分”有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未调整数据,由于“挤水分”,2016年辽宁GRP比上年减少22.4 %,2017年内蒙古GRP比上年减少11.2 %,2018年天津GRP比上年减少28.0 %,河北减少4.5 %,吉林减少24.7 %,黑龙江减少19.2 %,山东减少8.2 %。这种水分一方面反映了北方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但另一方面我想这种水分可能是多年形成的,在一年内挤去,将在统计上造成对南北差距问题严重程度的高估。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文章都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由于北方省份相继“挤水分”,导致对南北差距问题的严重程度判断存在一定的高估。
第五,南北方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扩大幅度均要相对小一些。大家知道,人均GRP差距是从生产角度反映了人均总产出的差距,城乡居民更关心收入差距。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影响,目前南北方居民收入差距及其近年来扩大幅度,均要小于人均GRP差距及其扩大幅度。这里我也做了一个测算,假如按各省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简单平均计算,从2013年到2020年,南北方居民收入之比由1.04扩大到1.10,其中,南北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之比均由1.07扩大到1.12,分别扩大了0.06和0.05,而同期南北方人均GRP之比扩大了0.14。也就是说,南北方的收入差距及其扩大的幅度,都要小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及扩大幅度,这也反映了政府转移支付和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
因此,对于南北差距问题我们应该从多视角来进行思考,它不是近期才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而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结果,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北方经济增长乏力。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刺激北方的经济增长,要切实提高北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