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 经济学家吴晓华谈“十三五”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0 浏览量:22

来源:党员干部之友

记者:吴院长,您好!您参与包括“十三五”规划在内的多个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对于地方政府如何编制五年规划,您有哪些指导建议?

吴晓华:我认为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第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5  6 月为“十三五”规划在贵州调研时就强调指出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趁势而上,顺势而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能干逆潮流而动的事。”我们很多地方要逆势而上,弯道超车,一枝独秀。现在中国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了,你怎么能做到一枝独秀呢?怎么实现弯道超车呢?有几个人开车弯道敢超车?怎么能出现逆势而上呢?世界潮流有很多方面,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都是世界大势。只有把这些世界大势结合到地方实际,搞清楚,然后才能顺势而谋,趁势而上。

第二要符合基本国情。对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它们都在不断变化。所以一定要分析好基本国情、省情、市情、县情,这是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的一个基本工作。

第三要体现时代特征。我们编制“十三五”规划时一定要把时代特征刻画出来,要有别于“十二五”,干政府在这个阶段必须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这才有针对性,才可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即满足人民意愿,回应社会关切。“十三五”规划一定要干几件老百姓能记得住的事情。不要再搞穿靴戴帽的老长的五年规划,要干几件实事,这一届政府到底要干什么,张榜公布,给老百姓看,这就行了。另外,规划内容要接地气,让规划的表述方式更生动活泼一点,要搞得喜闻乐见。这样,大家才记得住这个五年规划。

只要能满足这四个方面,就能真正地把五年规划变成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变成党和政府执政的行动纲领,也为今后各项政策制定提供指南。

记者:您认为,“十三五”期间,我们面临的最大战略挑战是什么?

吴晓华:我们要顺势而上,就要把握好面临的世界潮流。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2008 年开始的金融危机马上就要持续 8 年了,现在世界又进入了另一种状态: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开始引导加息预期;欧日经济筑底改善,继续维持量宽 ;新兴经济体衰退恶化,倒逼加码宽松。这种新的状态,又带来了国际产业新的分工格局: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人口大国印度也开始加快工业化。因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脊梁,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以一个大国经济体如果没有制造业就谈不上竞争。

中国这么多年来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全球化,得益于世界产业分工向东亚转移。现在世界产业分工转移到非洲、印度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增长空间在哪里?我们只有实施创新战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但是世界各国都在搞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想掌握产业的制高点,争夺非常激烈。所以,“十三五”期间最大的一个战略挑战,就是世界格局变化。

记者:您认为,世界潮流还有哪些变化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吴晓华:第一是全球投资贸易规划酝酿变化。我们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分享了巨大的全球化经济红利,但是随着传统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作用的弱化, WTO 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除此之外,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寻求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正在推动“三个 T”:TPPTTIPTISATPP 是美国和亚洲方面的关系,TTIP 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就是和欧洲方面的关系,TISA 是服务贸易协定。这“三个 T”是美国在重塑世界投资贸易规则,但把中国排斥在外。我们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努力对冲这些压力,让我们的国家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中。

第二是能源资源版图悄然变化。所有的传统资源经济体发展,现在都是负增长。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的页岩气(油)革命成功,实现了能源独立,就不需要中东油气了,导致原油价格从 147 美元跌到了 35美元,中东油气资源走向欧洲,俄罗斯能源市场被迫东向。中国在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油价跌了,气价跌了,对我们有利了,但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起来,一些传统的产业又起来了,增加了节能减排的任务,所以这是“十三五”期间需要注意的重要转变。

第三是全球的地缘政治更加复杂。美国重返亚太 ;西亚、北非持续动荡 ;中国周边形势更加不稳定。中国这么多年来之所以发展得比较好比较快,是因为争取到比较稳定的周边环境,如果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肯定会对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现在生活在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日益增强的时代”,这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刚刚做出的一个判断。

QF%5A7LI$``W3VZT[TRD06R.png

吴晓华,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宏观经济形势
与政策跟踪分析、农村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本刊记者  邢  华 / 摄影

记者2010 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增速回落,如何看待现阶段以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吴晓华: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符合典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日本曾经也是高速增长,1956-1973 年,GDP 年均增长 9.2%,之后很快回落,年均仅增长 3.7% 1951-1960 年,联邦德国 GDP 年均增长 8.2%1961-1970 年回落至 4.4%1971-1991 年进一步回落至 2.7% 1966-1995 年,韩国GDP 年均增长 8.4%1996-2011 年回落至 4.2%。所以国际上说中国经济增速回到 5% 不是没有依据的。但是总书记说 6.5% 是底线,所以我们在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

很多人都说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了,就不需要 GDP 这个指标了。这是不可能的。GDP 不是万能的,没有 GDP 是万万不能的。GDP 仍然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规划首要的目标。我们的家底仍然不厚,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发展首先体现经济增长,体现GDP 的增长。“十三五”期间,最大的困难就是保持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不能变,不能降低。

记者: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央将经济增长速度的底线定为 6.5%,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哪里?

吴晓华:最大的底气就是创新驱动。这两年中国经济进入持续下行的通道中,为什么仍然保持中高速的增长,没像西方那些国家很快就进入到腰斩一半的境况?这得益于创新的贡献。在创新的推动下,我们的经济开始出现了分化,出现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可以用“亮点纷呈”这样的词来形容这两年经济结构变化。亮点在哪儿?就是这“四个新”,这是产业开始分化。在产业分化的同时,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开始分化。现在国内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好的是深圳、重庆,还有合肥、武汉、长沙等中部地区城市,这都是转型比较早、比较快的地区。

 2012 年开始,我们创新研发就超过了 1 万亿,2014 年的研发经费占 GDP 的比重超过 2%,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为什么“十三五”期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经济维持在 6.5% 以上的增速上?这是经济发展多重动力作用的发挥,是这么多年来持续投入见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