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和城镇的空间分布稀疏得多、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其它城市和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较弱、城市首位度低、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等方面。总之,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仍是一个不成熟的或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成长性城市群。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使之逐渐走向成熟,需要尽快完善和提升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和经济联系; 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推动中小城市加快发展壮大,提高整个区域的城镇化水平。
【关键词】城市群;长江中游;长江三角洲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条件最好、产业基础较为雄厚的区域,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区域,也是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战略重点关注和重大改革举措先行先试的区域之一。2010 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长江中游地区确定为构建“两纵三横”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②的重点开发地区之一。201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14 年,国务院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加快培育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2015 年4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和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 区) ,国土面积约31. 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 GRP) 达6 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 21 亿人,分别占到全国的3. 3%、8. 8%和8. 8%。长江中游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领先,产业基础雄厚,资源禀赋丰裕,发展潜力巨大,对于优化我国国土开发格局具有重大战略地位。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概况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文考察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囊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娄底和江西省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宜春市、抚州市和上饶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的区域范围不完全一致,去掉了吉安市,加入了抚州市,幅员面积约32. 42 万平方公里,包括2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 个省直管副地级城市和35 个县级城市,2013 年末常住人口1. 22 亿人。
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2010 - 2013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GRP 年均增速高达16. 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9. 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高达19. 2%,分别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③高出5. 5、15. 4 和7. 1 个百分点。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综合实力仍然较弱,发展水平依然较低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被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实力最强、现代化水平最高、城市体系最为完善的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行比较,发现差距,对于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群的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属于较发达区域,主导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和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偏弱。2013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GRP 为5. 50 万亿元,仅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9. 78 万亿元的56. 3%; 公共财政收入为0. 51 万亿元,不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 15 万亿元的1 /2;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 10 万亿元,比长三角城市群低0. 62 万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 93 亿元,仅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 56 万亿元的54. 2%。
收入高、服务业发达、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是城市群的主要特征,这些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2013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均GRP为4. 52 万元,仅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1 /2; 产业结构占比为10. 3∶ 53. 4∶ 36. 3,第一产业占比明显偏大,第三产业占比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低13. 2 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为52. 1%,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低20. 1个百分点; 外资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为2. 4%和9. 4%,分别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低1. 3 和69. 4 个百分点,对外开放水平明显较低( 如表1 所示) 。
三、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育程度比较分析
比较成熟的城市群是高度城镇化区域,城市等级体系较为完善。中心城市是城市群的一级城市,周边密布大小均衡的二级、三级城市以及穿插着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等级城市间保持相对稳定的金字塔结构比例关系。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完整,不断层,不缺层,各层城市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城市的职能作用通过城市网络依次有序地逐级扩散到整个体系,发挥高强度的城市群能级效应。
( 一) 城市和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都非常稀疏,中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偏弱
尽管在城市数量和城镇人口规模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旗鼓相当,甚至城市数量更多,但若论大城市数量及分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就逊色许多,因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土地面积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3 倍多。2013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有城市67 个,其中大城市5 个,分布密度分别为2. 20 和0. 16 个/万平方公里,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50 个城市,大城市却有10 个,分布密度分别高达4. 65 和0. 93 个/万平方公里; 城镇人口分布密度为209 人/平方公里,不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737人/平方公里的1 /3。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城镇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空间分布都要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稀疏得多。
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或曰大都市作为核心,对整个区域经济社会活动起着组织和主导的作用,辐射带动其它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其中心城市至少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甚至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是其主导产业。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其所属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无论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产业高端化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都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其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能力。2012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的人口规模分别为627. 52、314. 26 和225. 98 万人,其中武汉为特大城市,长沙和南昌为大城市,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人口规模分别为2380. 43、567. 27 和364. 72万人,其中上海是超大城市,南京是特大城市,杭州是大城市( 如图1 所示,下同) ,武汉的人口规模比上海小得多。2013 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体量最大中心城市武汉的GRP 仅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体量最大中心城市上海的1 /3,武汉的经济体量明显偏小; 武汉和长沙的产业结构都为“三二一”,南昌为“二三一”,而上海、南京和杭州都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武汉、长沙和南昌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分别是35. 5、21. 1 和18. 6 万人,占全部就业规模的比重分别为22. 2%、20. 9% 和20. 8%,而上海、南京和杭州分别为208. 9、57. 3 和55. 3 万人,占比分别达到34. 2%、26. 5% 和22. 2%,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总和不到上海的40%。中心城市高端产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难以对其它城市及周边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