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从长远看城市化会带来耕地的增加而不是减少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8-02-01 浏览量:19

县域经济是地与市的重要支撑,也是各个小城镇的重要引领。上世纪我们把小城镇作为一个大战略,一直在推进,不能轻视它、忽视它,但是,把小城镇作为城市的主要载体,可能也有点过了。所以要适度的定位。以大城为重点,可能也有所偏颇,必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同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县城发展的未来取向可能是成为中等城市,第二种取向就是成为重要的中心镇。

古代讲,郡县治,天下安。县的规模,实际上也是形容一个合适的空间。在我看来,最早讲到县,它的范围都是在骑马坐轿一天赶到这个范围。当时的官僚统治,说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对交流和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发展到现在,县具有一个区域中心或小范围中心的地位,所以它和小城镇和农村联系非常紧密。另外它对和中心城市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根据德国的一个经济学家的研究,县是处于中心城市的下一级的二级城市,小城镇实际上是属于三级城市。所以说,一个区域的发展,如果构建了合理的体系,城市发展相对来说就是健康的,良好的。否则的话,如果把中心城市搞的规模很大,接下来就是广大的农村,和一些偏远的小城镇,那么,它的体系就非常不合理,它的产业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常说产业集群,这个产业集群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是一个从中心城市到小城镇的链条。如果这个城市体系构建不起来,这个产业链就很难形成。可见,在一个区域当中,县域和县城具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县域经济发展中,开发区或者叫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从十多年前,大约是从1999年就开始研究特区和开发区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当时我们调查了几乎所有的国家级开发区,感觉到各地发展的经验很多,模式很多。不难理解,开发区的先期投入非常重要。在那样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先期投入,等于政府把这个成本承担了,然后再招商引资。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想借鉴开发区的模式,搞的范围很大,有的甚至搞了五十平方公里,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很薄弱,吸引不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基础设施没有投入,搞了很多广告,到各地去招商,包括到香港去招商,效果却非常差。企业一看你的条件都不具备,也就没了投资的兴趣。没有先期投入,基础设施很薄弱,企业去了以后,还得修路,搞设施,如果企业做不到,也就走不掉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区的投入是每平方公里一个亿,三十平方公里三十个亿。那还是上世纪的事,要换成现在的话,一个亿是不够的。地方政府有的时候费了很大劲,也想搞投入,但是地方政府资金很有限,你要把十个亿、二十个亿拿来搞基础设施,民生这块就会被冲击。有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民生、教育、医疗,实际是把资金用来搞园区基础设施了。对于这一点,学者有很多的批评,但是当地政府是没有办法,他是干完这个就干那个。我参观了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几个开发区的实践模式,有人叫它是“产业新城”模式,有人叫他产城融合模式。这个名叫什么还可以讨论,但对这个模式我研究过,它们主要是通过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来推动园区建设和发展,用企业的资金来进行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的资金前期投入,然后通过其他置换的方式来补偿企业投入。一方面不需要地方政府拿很多的钱来投入,同时,企业也能够有良好的盈利模式。也就是说,他们既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不会给地方政府,主要是县级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我觉得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既然有了投入,企业就会来投资,而产业来了,就会带来更多的就位岗位,人也就来了,这样,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城镇化的问题也就解决。华夏幸福基业的经验,对广大的县来讲是非常实用的。

至于建设用地的问题,我不像有的学者那么悲观。从总量来看,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总人口15亿,这意味着农村人口只有5亿或4亿多。这进城的5亿人中,如果有一半的人口退出来宅基地、承包地,估计能够退出一亿亩以上。所以,我觉得城市的建设用地就够了。因为在农村,建设用地是非常粗放的,每户占地大概半亩,有的半亩还不止。不住人的农村住宅用地就可以转变为耕地。从这个角度上讲,城市化是只会带来耕地的增加,而不是带来耕地的减少。

现在很多学者,不是从动态的角度去看,他光看见城市郊区大量耕地被占用,他没有看到农村已经没人了,或者一半的人口已经没有了。他没考虑农民进城后,变成真正的城里人后,城市用地就会大幅度在增加,因为进城农民原有的宅基地可以恢复成为农田的,而且离城里越远的地,耕地资源越好。城市郊区的地,因为空气不好,有重金属污染,能生产出有机食品来吗?那些离城市越远的地方,就能生产出有机食品。离城市越远的农村,开发的成本越低,将来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后,这个地方的农产品是有机的,你要出更高的价格来买。当然,在二十年内,还有一个双重占地的问题,因为进城的农民工,他要占用土地,尽管住在楼房里,毕竟还要占地。同时,他在农村的地没有退出来。这是一个双重占地,就是说,这边也占着地,那边也占着地。但是,未来总有一天,他会把农村的宅基地退出去,因为两边占着,他的成本会很高,城里要买房子,城里要交房租,那边又没有什么收益,拿着也没有什么意思,最后就退出来了。像我们这一代人,那时候宅基地不能放,要留着,万一城里失业了,还可以回去。而如果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城里失业了也能吃饭,就没必要再跑到农村去。尤其第二代、第三代,你想让他回去都不回去。所以那里的土地,宅基地可以恢复成耕地,农田也不错。对于城市化来讲,地是足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