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深受各国政府关注,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尤为如此。我国一直处于大学扩招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跟不上扩招的数额,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政府相关部门想方设法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和条件,但是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举步维艰。虽然应届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广泛的知识,由于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与工作经验,相对于已就业群体来说,应届毕业大学生更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在世界各国中都有扶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特别当经济出现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和出口严重不足的影响下,企业因为订单的减少而开工不足,不得不大量裁员以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一批学历和技能比较低的员工面临失业。对大量刚从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得应届大学生来说,其就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应对经济波动下就业机会减少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的背景下,扶持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世界其他国家扶持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经验的总结,为我国扶持大学生就业提供可操作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状况
1.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带来不小的就业压力。伴随着我国高校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近年来,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30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整体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迅速增长的毕业生给就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在60%~ 75%之间。
2.大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比如说计算机这个行业软件人才过剩,但是计算机硬件有人才需求。有很多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方面。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讲,存在教育忽略了市场需求的问题。比如,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一些高校里甚至还存在因人设课,这种情况不是按照市场来定位的。学校在专业设置和教育培养方面只注重学校的条件,而忽视市场的需求。二是人才市场方面。我国人才市场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有一点非常明显的是存在“学历高消费”,就是说本来这个单位需要一个高职的学生就可以,非要一个本科生,莫名其妙地提高自己的门槛。在人才市场上应该“人职匹配”,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取决于他与这个职位的匹配度如何。不成熟的人才市场使很多本来能在低端的市场找到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无形被挤压,到最后就是双方的成本都被拉高。
二、国外扶持大学生就业的经验
1.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非常注重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美国创业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有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创业激励与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美国很多高校纷纷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便利。目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已有超过500家大学院校设立了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课程。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当代许多著名高科技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的成果。通过大学生自己创业带动周围同学和朋友一起加入创业的行列,从而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美国较为成熟的创业环境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美国创业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加之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非常发达,而且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更是一应俱全。根据2002年哈佛大学的LaPorta与Shleifer、耶鲁大学的Lopez-de-Silanes和世界银行的Djankov教授对8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新公司所需步骤的情况所作的系统统计表明,在美国,从公司注册到开业所需要经过的审批步骤为4步,从开始申请注册到开业新公司只需要等待7天,而为完成公司注册和各种审批步骤所需支付的官方费用仅相当于人均年薪的1%,成立新公司(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底线在美国是零;而且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发达,为创业者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瓶颈”。这些数据清晰地说明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本和风险较小,同时开办企业所需时间也非常短。
2.鼓励大学生从事冷门职业,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配置大学毕业生。许多国家采取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从事一些冷门职业,避免大家都涌向热门职业。比如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避免一些热门职业挤破头,另一些冷门职业却无人问津的现象,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特定的冷门行业,其中最为常见的做法是免除学生的贷款。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或从事特定的职业,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作为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学费贷款免除的政策。
3.做好就业市场调查工作,为大学生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美国劳工部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劳工部设有劳工统计局,其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统计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布,作为政府决策和个人择业的参考依据。劳工统计局根据这些数据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很受美国大学生的欢迎,几乎人手一册。日本则采取建立“工作信息网站”力促就业信息公开化。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面,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做法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社会的就业信息公开化,以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本在厚生劳动省主导下建立了“工作信息网站”。该网站集中了民间职业介绍机构等的招聘信息和求职者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和求职者都能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该网站的开通对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部”,既是学生们就业信息的主要“数据库”,又肩负着为他们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任务。服务部的资料储藏非常丰富,不仅有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也包括各种奖学金、教育基金资助下的深造途径。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常年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络。在英国大学里做就业辅导的老师大多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因此对于毕业生的辅导除了择业外,还包括了个性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等更重大的内涵,预约谈话的毕业生终日不断。
4.建立政府、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美国高校和雇主具有非常紧密的长期合作关系,许多非赢利性就业组织充当了联系高校和雇主的桥梁,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非常巨大的帮助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该协会创建于1956年,目前已有1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成为其会员,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要求大学、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致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应该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计划,以发展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综合技能;大学应该与公共及私人部门合作,理解劳动力市场需求并将其融入大学课程规划与开发之中;大学应该确保市场了解毕业生的技能,既包括专业技术技能,也包括有效适应变化需求的技能;大学应该咨询产业、政府及行业委员会以确保将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的职业决策过程。政府应该提供核心资助以使大学能继续开发所有学科领域毕业生所需要的技能组合;应该协助建立行业委员会,这些委员会提供并与大学、学生、雇主分享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私人部门应该与教育界合作确保大学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应该坚定地承诺实施技能培训与开发,特别是通过内部技能培训为员工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5.启动大学生“实习计划”,鼓励企业为大学生提供见习岗位。英国和美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英国政府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3个月,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据了解,这项计划帮助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先实习3个月,希望通过这3个月的带薪实习提高毕业生的技能和经验,毕业生实习完毕后还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尽管参与实习计划的毕业生无法从实习机构拿到全额薪水,但薪水略微高于政府给予学生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总和。目前,英国巴克莱银行和微软公司等4家知名企业已经加入“国家实习计划”,一些公共部门、慈善和志愿者机构也开始加入该计划,为大量的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美国引导大学生提前参与社会实习来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美国的用人单位一般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缺乏相关经验是找工作的最大障碍。因此美国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不久就制订了具体的就业目标,然后通过校方的帮助,提前获得在企业的实习机会,为毕业后找工作提供了较强的竞争力。
6.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先就业再择业。美国、日本等国家采取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做法,引导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对美国大学生而言,第一份工作收入如何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锻炼能力,为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许多美国大学生认为,理想应是从现实做起,暂时找不到好工作,并不等于失去理想。美国某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站进行的一次民调发现,80%的受访者都认为,“首先是要有活可干”,“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就干”。日本采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日本的非营利机构“一里塚”创立了“田舍劳动队”,邀请城市大学生到山村、渔村帮忙干农活,体验农业研修,和当地村民进行交流。这个项目显然很受高校毕业生的青睐,劳动队征集研修生的广告刚一打出,就有不少应届大学生报名。这其实是农业水产省“激活农村经济,支援人才培养和派遣”项目的一环。通过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有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大学生在城市就业难的状况。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可以从加强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信息公开透明、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和完善大学生见习计划等方面来缓解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1.动员政府、企业、大学、中介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大多数国家都动员了政府、大学、用人单位、社会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多方面的力量,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国同样可以动用整个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共同出谋划策、共同努力,为我国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或者是见习机会。只有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才能最终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没有哪个企业会招聘一些没有能力的大学生。加拿大政府、大学和社会是共同致力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典范。因此大学不只是一个纯粹培养知识分子的地方,而应该成为一个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分子的地方。因此大学要学会适应社会的需求,改变自身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开设的专业类型,不要因为学校在某些专业有多少教师、多少教授、博导,就向教育部申请开设这些专业,而要考虑这些专业是否有社会需求。如果没有社会需求,本来养着这批大学教师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他们又要开设这些专业,招聘大量的学生从事这些专业,这是对学生家长和学生青春的极大浪费,恶性循环下去,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脱节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学要改变过去的习惯,满足于专业的全面,满足于扩招,满足于院校升级,满足于多少教授、满足于教授学生脱离社会需求的知识,而不顾学生的就业。到时候把一些没有社会需求的学生推向社会,既有悖于大学的社会责任,又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2.加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发布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供求信息。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就业市场的调查,准确统计就业状况,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公开透明的劳动就业供求信息有助于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准确把握市场行情,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和做好就业调查等基础性工作,通过编撰的《岗位需求手册》为大学生提供权威的就业信息。日本则建立“工作信息网站”力促雇用信息公开化。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可以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从事就业信息的发布工作。建立公开就业供求信息的网站,或者在已有就业与社会保障网上开辟专栏及时准确公布就业供求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3.消除社会歧视,完善大学生见习计划。英国一直推行“国家见习计划”,鼓励众多知名企业为大学生提供见习机会。上海在早几年就推出了大学生见习计划,为不少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就业机会。我国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大学生见习计划”,在过去,大学生对见习岗位并不是很感兴趣,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一般不愿意去见习岗位就业,就算去了,也羞于在同学朋友面前讲出来。全社会形成了一种从事见习岗位工作的人是能力低下,找不到工作才去做的。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鼓励一部分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但是又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学生去一些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业和见习基地就业,比如一些知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具有一定社会认同的地方见习,通过一年的见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培养自己的人脉关系,可以大大提高见习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从而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极大的竞争力。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见习基地和提供见习岗位企业的监管,防止廉价使用劳动力。把见习计划作为一种长期的机制来推广。从长远来说,见习计划可以前移,通过组织一些企业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暑假实习机会,让低年级的大学生及早接受就业的机会。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法国等国家就是通过提早重视实践机会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通过减免一些有贷款负担大学生的贷款,鼓励他们支援西部建设或者从事一些冷门职业。在美国,一些到边缘地区工作和从事一些社会冷门职业或者为社会低收入群体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可以获得减免部分或者全部学费贷款的优惠政策。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大部分高校都有部分学生进行了学费贷款,可以部分减免或者全部减免这些大学生的学费贷款,鼓励他们到西部地区去就业,或者是到西部农村去教书,既能够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又能弥补西部地区的人才不足。
5.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毕业3到6年的大学生创业,从而有效带动大学生就业。美国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国家,也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国家。他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20年前就开始了,并且大部分学校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同时美国的公司成立成本低,风险投资行业发达,信息咨询服务完善,为创业提供了低风险和可行性。我国也可以降低大学生开办公司的成本,同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风险资金投入,完善大学生创业信息咨询服务,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鼓励一些大学毕业3到6年的大学生创业,因为这批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市场人脉以及工作经验,他们的创业成功率会比大学应届毕业生要高很多。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
6.培养大学生就业意识,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美国推行引导大学生及早规划职业生涯,提前参与社会实习来提升个人能力。日本则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启蒙他们的工作意识,培养学生就业意识,防止一些大学生缺乏就业意识和就业准备。在我国高校中,困难家庭的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都是比较强的,主要是因为他们有生活的压力,从一进入大学开始,就开始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了,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暑期社会实习,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相反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学生,因为从来没有生活压力,进入大学后不好好学习,也从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早规划,因此临到毕业时候,倒成了找不到工作的弱势群体了,我国流行的“啃老族”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因此大学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同时还应该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就业思想,对一些能力不足,又没有就业意识的学生,应该由大学辅导员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辅导,甚至让他们暑假期间到一些见习基地和企业接受工作的机会,感受工作的压力,从而及早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
收稿日期:2011-01-20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1309(2011)3-0065-005
参考文献:
1.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陈艳、刘洁.规划你的生涯彩虹:大学生就业理论与实操.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金耀武.新形势下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对策.黑龙江史志.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