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中国科创发展如何实现质的飞跃?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2 浏览量:21

来源:上观新闻 2021年1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

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的新变化,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更加需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自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以来,中央相继推出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和创新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当前,我国某些科技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科技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阶段。2013年,我国研发人员数首次超过美国,之后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21万亿元,投入强度增至2.23%。SCI论文数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都位居世界第2位。2019年,我国专利申请数为438.1万件,其中授权数为259.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数为140.07万件,授权数为45.3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 (PCT) 框架下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8990件,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生物科学等科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同时在量子科学、5G通信等原始创新领域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创新指数连年上升,目前已位居全球第14位,在多个领域具有明显的创新实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贡献者。瑞士洛桑学院公布的2019年世界竞争力年鉴中,中国排在第14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排在第28位。这些相比过去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取得了代表性成就,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未来,在“十四五”期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内,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一是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创新的核心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内嵌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中,释放了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力与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第一生产力,决定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基本经济制度特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范畴,意味着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内部的生产关系,而是成为全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基本经济制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引擎作用的制度保障,这是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关键。要进一步研究分析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二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根本在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其基础是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新供给”会自动创造“新需求”,而一旦供给周期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产能和产量过剩形成,不但原投入的生产要素报酬不能及时回收,而且大量生产要素无法充分利用,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过程就会中断,此时须实施相应举措,引导各类供给要素转移到新供给领域,推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一方面是以创新形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发展优势;另一方面是让市场及时出清,减少低端供给。

当代的创新经济大多是通过科技创新创业形成的,在创新创业时代,科技创新创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新驱动主要通过科技创新创业实现高质量供给,提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适配性,激发强大内需市场,从而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塑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在经济循环系统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适配性提高是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基础,如此才能达到经济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和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真正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着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

当前,我国还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等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就是要以国家力量保障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难题,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产业发展自主可控,塑造发展新优势,进而为科技自立自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实现途径,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引领带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因此,开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在当前上升为重大议题,对于塑造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条件、新的特征和新的使命,必须基于当前背景和未来国家战略目标重构科技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塑造科技发展新优势。

四是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塑造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新优势。

我国的科创载体已成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企业、科技金融资源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活跃、科技创新产业化成果丰硕的平台。科创载体对促进国家及区域创新经济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人才培养等都发挥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

科创载体驱动创业发展,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突破经济稳态和转换发展动力的关键。同时,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创业环境有待优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融资渠道有待拓宽等问题。要塑造创新企业发展优势,必须解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而通过科创载体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是解决中小微企业痛点的有效措施。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科创载体的服务功能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高质量的科创载体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推动其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从而塑造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