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创新亟需试错容错环境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量:53

来源:社会科学报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改革开放是探索性的实践,探索免不了失误,创新有时甚至就是试错。要培育和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给锐意改革、敢于担当者更多的包容、更多的理解,给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者更多的激励、更多的支持。

这是准确地抓住了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上海这座具有特殊使命的城市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要害问题。对已度过相当长一段岁月的激情澎湃、追星赶月的改革开放,并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上海来说,没有更有效的试错容错环境,改革开放再出发就会迈不开步、聚不起力、干不成事。

改革创新就是试错

党的十九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改革、开放和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创新没有结束时,永远在路上。但新时代改革创新将碰到新的矛盾,碰到更大的困难,也将面临过去没有碰到过的问题,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去探索、去克服,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功。有时多做容易多错,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试错,改革创新方能不断推进。

科学研究是在持续的探索、实验中不断改正错误从而发现正确的结果,到达真理的彼岸。经济学大师熊彼特定义创新是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形式。哪种生产要素组合形式可以获得成功,只有靠企业家不断试错才能得出结论。硅谷代表的创业文化正是鼓励试错、宽容失败的精神,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更受青睐,成功的创业者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失败经历,失败经历是财富、是价值。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创业者初期的试错和失败经历,往往是成功人生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对于改革创新,可以认为是生产力重组和生产关系调整。不断重组、不断调整、不断试错,找到合适的形式、合理的路径、科学的方案和正确的决策,就是实现改革创新。改革开放40年,“摸着石头过河”,一次又一次试错,方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证明,试错就是进步,失败就是成果,教训就是价值,试错方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锐意改革,必须勇于创新,期盼试错实践。

提供试错机会是第一步

营造试错容错的环境,提供试错机会是第一步。毋庸讳言,现实中许多改革创新的事物,尚在萌芽中就夭折了,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应当着重调研是什么因素窒息了改革创新的意愿,尚有哪些规定阻碍了改革创新的起步。

提供试错机会,一是要降低门槛。英雄不问出处,改革创新更应如此。不要为试错设置不必要的先决条件。二是要减少成本,尤其是改革创新者的机会成本。要真正解除改革创新者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改革创新的实践。三是要管控审批。审批是机会的天敌。要真正做到事前无审批或少审批。只要不超红线和底线,放几年又何妨?

提供试错机会,还在于摒弃“只说不干”,“不干事者臧否干事者”的陋习,更须让背后放冷箭、捅刀子者遭到唾弃。不能让改革创新、勇于试错者伤心流泪,甚至付出不应有的代价。

试错容错要有机制保障

鼓励试错、宽容失误不仅是倡导的文化,更需要有机制来保障。机制和制度是营造环境的可靠手段。

建立试错容错机制,首先要全面梳理和切实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发挥市场对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对各个管理部门制定明确的负面清单,尤其是权力清单和审批清单,必须从严把握、严格执行。这样才能让城市的每个人真切感受到,在上海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可以大胆去闯、放手去干,上海需要改革创新者,上海也能成就有志者的梦想。

第二,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努力降低改革创新者的各种成本,提高改革创新者的效率。形成行政审批最少、收费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就是对改革创新者的更好支持和激励,是试错容错机制的重要体现。

第三,建立试错容错机制保障专责机构。阻碍试错容错机制的力量是顽固的,也是广泛存在的。通过专责机构对阻碍改革创新试错的人和事或者机构进行监督、纠正,为宽容失误提供保障,试错容错机制就能真正形成并有效运行。

第四,抓住当前改革、开放、创新的热点、痛点、难点,比如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比如建设租赁住房、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作为试错容错的试点,重点进行突破,必将推动试错容错机制的落实与深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试错容错环境的打造,将使上海的改革开放再出发行高路远,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