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开艳:而立之年:向两万亿目标迈进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8 浏览量:15

来源:社会科学报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开发开放向全世界表明我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与国务院既定的方针与路线。同时,从国内改革开放的空间格局来看,浦东开发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南向北发展,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上海城市转型发展,使上海在改革开放中的角色从“后卫”到“先锋”转变,也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起飞与发展,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促使其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30年以来,浦东开发以艰苦创业的历程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始终符合国家战略需要

浦东开发开放一贯性承载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一是始终秉承国家开放发展意志,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基点。根据中央部署,浦东始终坚持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立足不同发展阶段,主动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不断丰富和拓展国家战略内涵。浦东开发之初,在政治上树立起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旗帜;在中国加入WTO过程中,浦东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行了体制制度政策层面的探索;在国际金融危机关键时刻,浦东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对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十八大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新形势,浦东发展重点成为坚定改革攻坚,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区,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加快推动改革系统集成。

二是不断突破发展模式制约,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过程。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注意吸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注重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协调性,不断突破发展方式的制约,努力实现起点更高、后来居上。一方面是不断优化载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了若干个功能各异的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规划,促进了要素的有效组合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优化了生产力布局;另一方面是不断深化先行先试,通过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推进适应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发展要求的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进自主创新。

三是在扩大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辨证法则。浦东发展始终以全球视野审视自身、定位自己,坚持全球资源为我所用。一方面积极学习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使经济环境更加国际化;另一方面基于国情、发展阶段,基于产业结构、市场特点,创造适合自身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四是发扬首创精神,坚持真抓实干,这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不懈动力。按照中央对浦东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求,浦东干部群众在推进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大力发扬首创精神,创造了许多“第一”和“率先”。浦东20多年走过的路,是敢为天下先、善于集大成,不断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的过程。

对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贡献巨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遭到质疑,改革受挫,开放受阻,经济建设遇到很大的困难,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实施“制裁”,国际政治环境恶劣,在此情况下提出浦东开发开放,无疑是为我国坚定改革开放道路树立了一面旗帜。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态势进一步显现,国际资本正寻求新的投资空间,浦东开发开放则适时地抓住了国际国内机遇,开启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释放了我国积蓄已久的经济潜力。20世纪90年代,正值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都在谋划如何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抢占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而浦东开发开放正是抓住了在国际和平发展的国际格局下大力发展经济,构筑我国面向新世纪的战略高地的机遇。如果说,80年代初开放沿海5个特区,主要是从多年的闭关锁国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那么,90年代初,小平同志和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则是从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制裁”、封锁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从怀疑改革开放的旗帜还能打多久的思想疑虑中解放出来,从能否由南方特区的开放扩大到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开放的信心不足中解放出来。

我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80年代创办经济特区的基础上,选择上海作为进一步改革与扩大开放的突破口,上海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与人口最多的城市。这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充分表明了我国将继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国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路线。浦东开发开放向全世界表明,我国不会回到传统计划经济的时代,不会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也不会在改革上保持停滞状态。相反,我们将向继续朝着市场经济、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方向不断前进。由于浦东新区处于长江口,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带动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横向中轴地带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浦东新区处在我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点到面的重要地位,它的开发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全面产生重要的枢纽作用,激活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盘“棋局”。因此,浦东开发开放的作用与意义非凡,它进一步树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进一步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实践表明,浦东开发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的关键环节,对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对上海城市能级的提升作用明显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国务院就明确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我国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十五期间、2009年、2015年,国家又先后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上海先进制造业和国际金融中心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此过程中,上海城市发展得益于浦东开发开放,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反过来也极大地推动了浦东的开发开放。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上海的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不仅在许多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而且在市场建设、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发挥着全国独一无二的作用,城市融合发展的态势也越来越显著,更有力助推上海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在全国起到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作用。浦东开发开放直接推动、促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且基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意义及上海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对我国改革开放举足轻重的意义,“四个中心”被明确定位为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在推动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同时,也推动浦东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成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同时,浦东集聚了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总部、高科技产业销售、生产区域总部,具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制度优势,为众多高科技产业落户浦东、搭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技术平台、高科技技术产业化等打下坚实基础。

浦东新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所在城区,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主体承载区。2013年以来,浦东新区把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持续放大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发挥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浦东新区坚持走功能提升的道路,不断增强“五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近年来,浦东开发开放与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相辅相成,互为借力。如《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浦东新区行动方案(2015-2020年)》提出构建功能完备的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对促进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全面提升,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均有较明确的部署。在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中,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正向科学城转型发展。总之,浦东开发开放对提升上海城市“五个中心”的建设起到重要与积极作用,促进了上海“五个中心”发展,成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主要功能区域。

今年浦东新区迎来而立之年,到2025年浦东的经济总量将在2018年突破1万亿的基础上向2万亿目标奋进。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几年中浦东必须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发展,而在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增速都已经新常态增长的情况下,浦东必须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发展。我们相信,未来浦东只要能用足用好国家战略赋予的契机,将上海建成四个中心、初步形成科创中心框架、每年举办国际进博会、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等作为浦东未来引领发展的重大使命和任务,营造全球一流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业、核心技术方面有所创新,走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前列,引领未来产业走向高端,浦东的未来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