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龙: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08 浏览量:21

来源:城乡规划

1 引言

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他区域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我国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而作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各级开发区/园区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培育经济合作新高地等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2015年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以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开展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工作。以示范开发区为引领和示范,强化长江经济带中西部与东部开发区的联动发展,推动长江全流域的产业优化升级,减少沿线产业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以示范开发区为主、省级开发区为辅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格局。这对带动长江经济带各级开发区的区域联动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开展园区发展指数研究,旨在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投资环境等方面,同时融入区域协同、绿色低碳等内容,梳理各园区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以期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园区合作和企业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2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状分析

2.1 园区空间布局分析

截至2016年底,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增至146个,其中,位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范围内的国家级高新区达61个,约占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总量的41.78%。从总体布局特征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高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国家级城市群内,尤其是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国家级高新区集聚程度极为明显(图1)。从区位上来看,园区数量总体呈现出由长江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长江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园区分布最为密集,共有29个国家级高新区;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共有20个国家级高新区;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共有12个国家级高新区。

 

2.2 园区主导产业分析

从长江经济带61家(截至2016年底)国家级高新区主导产业的统计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区中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汽车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高新区最多,分别为34家、33家、27家、25家、23家和17家(图2)。

 

从图3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尤其在上海—苏锡常—南京一带的集聚程度更为明显。新材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分布相对分散。汽车产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

 

3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

3.1 园区/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梳理

园区/开发区是我国经济和区域发展重要的空间载体,也是中国改革政策的试验场。园区/开发区评价指标是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尤其是在开发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得到了学界、政府及商业咨询机构的密切关注。从已有的政府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界的研究来看,对园区/开发区的评价主要从综合发展评价体系、知名园区的自有评价体系(中关村、张江等)、投资环境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几个方面展开。如商务部主导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科技部开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中关村指数、张江创新指数、商务部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以及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编写的《中国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蓝皮书》等。

3.2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的构建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以园区的综合经济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及投资环境这三大类指标来评价园区的发展潜力与投资价值,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2.1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与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园区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科技创新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等相比较,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在融入园区科技创新、协同创新、绿色发展等基础上,旨在突出园区的园区网络联系度、生态环境、园区管理及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内容(表1)。它并非单纯的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而是更加侧重于评判不同园区的投资潜力和招商偏好,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园区和企业,以科学、直观、准确的数据反映不同产业、企业的最佳投资区位。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园区(国家级)发展指数继承和综合了各指标体系的优点,又突出了自身的特点和定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能够表现出园区的基本现状和投资潜力,从而为园区招商和企业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3.2.2 指标权重确定

由于三大类指标对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均非常重要,因此本研究在计算园区综合发展指数时采取等权重叠加的计算方法。

3.2.3 指数计算模型

(1)基期和基点选取

以2016年为基期,把通过指标标准化计算得出的数据最大的园区的基点定为100点,其他园区在基期的点位通过当时的计算结果与基点进行比较得出。

(2)计算模型

本研究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来计算单个园区的发展指数,具体如下:

 

其中Ii代表第i个园区的发展指数,Wj代表第j个指标的权重,Xij代表第i个园区第j个指标的标准值;Rij代表第i个园区第j个指标的原始值,Bj代表第j个指标的基准值。

3.2.4 指数类型

(1)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是指通过对综合经济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投资环境等涉及园区发展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

(2)专项指数

专项指数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实力指数、科技创新指数和投资环境指数。本研究通过对各类指标的细分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专项指数。

3.3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指数实证分析

3.3.1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实力指数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实力指数主要根据园区经济规模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评定,规模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净利润、出口创汇、年末资产、年末从业人员这七项分指标,质量指标包括人均工业总产值、企业利润率这两项分指标。

从总体上看,长江经济带61个国家级高新区在综合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较大。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国家级高新区整体综合实力较为强劲,上海、合肥、南京、杭州、无锡、苏州的国家级高新区均排名前列;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国家级高新区中仅有武汉、长沙、成都、贵阳、玉溪等排名较高的高新区呈现出点状分布,未拉动其他园区形成片状、共同发展的格局,区域性的园区分工与合作还有待加强(表2)。

 

3.3.2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数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数主要根据R&D人员数、R&D人员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这七个指标进行评估。

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新区是以位于上海、杭州、合肥、武汉、南京、成都、长沙等这类高校云集的经济中心城市的高新区为主;科技创新能力中等的高新区主要是以位于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和中上游省会城市如南昌、昆明、贵阳的高新区;科技创新较弱的高新区主要是以中上游二、三线城市的高新区为主。但是,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国家级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创新的主战场,在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园区之间应加强创新网络的建设,也应加强园区与区域内科研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表3)。

 

3.3.3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指数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环境指数主要根据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市辖区的绿化率、是否拥有机场、是否拥有高速铁路站点、是否拥有港口、企业网络联系度这六个指标进行评估。

长江经济带61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投资环境差异不大,整体上投资环境良好,特别是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江的武汉、合肥、南京、成都、长沙等经济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投资环境指数较高;投资环境指数相对较低的园区所在城市近些年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已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表4)。

 

3.3.4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指数

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综合发展指数主要通过综合经济与发展质量、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投资环境等涉及园区发展的三个方面、二十二项分指标计算而得。

上海、武汉、南京、合肥、杭州、长沙、成都、重庆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以及无锡、苏州、宁波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新区在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投资环境等方面发展良好,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中西部其他城市的高新区及新升级为国家级的高新区则在各方面处于落后地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须进一步加强与领先园区的协同与合作,增强园区的发展实力(表5)。

 

4 结论

本研究以第三方视角科学、公正地评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发展的特点及趋势,目的不是为了对各园区进行排名,而是为园区合作、产业协同和企业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利用多元数据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进行评估,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客观、研究结果精确,通过综合指数和分类指数全方位地评估园区发展,特别是通过关系型大数据构建了园区协同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园区间企业的协同发展程度。

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构建的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库、长江经济带园区产业发展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未来可结合数据库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对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及其他类型的园区发展提供持续的跟踪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