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论,运用MCR 模型、AHP 法和GIS 空间技术等,构建了平顶山新区生态用地的安全格局,进而确定了潜在的生态廊道、生态战略点的适宜布设位置以及不同安全水平下的生态用地空间布局,并针对各生态要素提出具体的管控和规划建设策略。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论的生态用地规划方法,为城市生态规划与用地总体布局规划提供了新的空间途径,特别是对生态用地管控、生态安全维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要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途径划分的“三区”,综合考虑了评价单元的水平和垂直两种过程,突破了传统的仅考虑垂直过程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为区域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此外,本文所采用的基于阻力阈值的分区方法,可以更为科学合理的判别各区的形状与布局,减少分区划分的盲目性。
阻力因子的选择与阻力系数的赋值是影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主要因素。本文所构建的阻力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因子和邻域因子,由于生态学本身缺乏标准,且生态用地安全格局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本文所选因子难免有遗漏,因子间也可能存在共线性问题,其科学性与客观性有待完善。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和政策因子的空间化和定量化技术尚不成熟,所以文中未予考虑,这也是今后需要重点探索和完善的工作。阻力系数的赋值方面主要是参考相关文献和结合专家咨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今后的研究中需引入更为科学的数学方法,以增加因子赋值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形成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生态用地综合安全格局。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乔青,李迪华,等.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 8) :1932 - 1939.
[2 ] 邓小文,孙贻超,韩士杰. 城市生态用地分类及其规划的一般原则[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 10) :2003 - 2006.
[3 ] 张林波,李伟涛,王维,等. 基于GIS 的城市最小生态用地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 1) :69 - 78.
[4 ]谢花林,李秀彬. 基于GIS 的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结构识别方法探讨[J]. 资源科学,2011,33( 1) : 112 - 119.
[5] 苏伟忠,杨桂山,甄峰. 长江三角洲生态用地破碎度及其城市化关联[J]. 地理学报,2007,62( 12) : 1309 - 1317.
[6] 詹云洲,李艳. 特大城市城乡生态空间规划方法及实施机制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2011( 2) : 49 - 57.
[7 ] 俞孔坚,王思思,李迪华,等. 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J]. 城市规划,2010,34( 2) : 19 - 24.
[8] 邓红兵,陈春娣,刘昕,等,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J].生态学报,2009,29( 3) : 1519 - 1524.
[9] 陈爽,刘云霞,彭立华. 城市生态空间演变规律及调控机制———以南京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08,28 ( 5 ) : 2270- 2278.
[10] 杜震,张刚,沈莉芳. 成都市生态空间管控研究[J]. 城市规划,2013,37( 8) : 84 - 88.
[11]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 生态学报,1999,19( 1) : 8 - 15.
[12] 郭荣朝,苗长虹. 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研究[J]. 经济地理,2007,27( 1) : 104 - 107.
[13] 陈利顶,傅伯杰,赵文武.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J]. 生态学报,2006,26( 5) : 1089 - 1096.
[14] 李晖,易娜,姚文璟,等.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香格里拉县生态用地规划[J]. 生态学报,2011,31( 20) : 5928 - 5936.
[15]Knaapen JP,Scheffer M,Harms B. Estimating habitat isolation inlandscape planning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2,23( 1) : 1 - 16.
[16]Yu KJ. Security patterns and surface model in landscape ecologicalplanning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6,36( 1) : 1- 17.
[17] 郑仰阳,谢正观.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 5) : 66 - 71.
[18] 周锐. 快速城镇化地区城镇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J].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 8) : 82 - 87.
[19]CostanzaR,d'ArgeR,de GrootR,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 387) :253 - 260.
[20] 俞孔坚,李迪华,段铁武.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J]. 生物多样性,1998,6( 3) : 205 - 212.
[21]Erwin T L. An evolutionary basis fo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J].Science,1991( 253) : 750 – 752.
[22] 荣冰凌,李栋,谢映霞. 中小尺度生态用地规划方法[J]. 生态学报,2011,31( 18) : 5351 - 5357.
[23]FormanRTT,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M]. New York:John Wiley,1986.
[24]Smith DS,Hellmund PC. Ecology of greenways[M].MinneapolisM 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3.
[25]Paul O,Eveliene S,Sabine VR. Ecological networks: a spatialconcept for multi-actor planning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s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5: 322 - 332.
[26] 俞孔坚,张蕾.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禁建区及绿地系统———以山东菏泽为例[J]. 城市规划,2007,31( 12) : 89 - 92.
作者简介:周锐( 1980 - ) ,男,博士,复旦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生态规划。
收稿日期: 2014 - 03 - 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8127)
* 通讯作者:苏海龙( 1970 - ) ,男,博士,复旦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fdsuhailong@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