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对小平的最好纪念,就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04 浏览量:32

来源:上观新闻

当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迎难而上,就很可能会一退千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

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以一个世代的努力,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亿万民众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创,超越了左右之争。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最深切的感受依然是小平同志对于改革的那份坚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才能使我们的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

回望来路:改革源自于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入手,发动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宏大而又深刻的变革。诚如邓小平所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他曾多次强调,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 “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实行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

历史地看,改革肇始于党中央的工作重心转移和来自底层的人民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了经济建设,之后的改革则从农村开始,由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为起点,引发了城镇的个体经济、乡镇企业,以及沿此发展而来的民营企业经济等。这些变化皆起于底层民众的意愿和主动,而后才影响中央的决策,这种上下呼应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构成了日新又新的中国改革不竭的动力源泉。

与改革相伴随的开放同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逐步引进到自觉走向世界。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因目睹“大逃港”的惨痛景象而反思中国贫穷的根源,并由此促成了学习和引进西方资本与技术的取向,带来了开放的最初构想。随着西方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必然会对现有经济体制造成冲击,继而引发了国人从被动地开放转向自觉地开放,这个过程又带着中国由引进外资、技术等到加入WTO,再到最近的“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最初的外国资金、技术进入中国,到主动融入已有的世界秩序,再到现在中国走向世界,并以自己的主张努力使世界秩序走向合理化的历程。这一历程鲜明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内含的现代性和世界性。

改革开放大幅度地释放了中国的经济活力,但是对于这一前无古人的历史实践来说,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期间出现过因开放而进入国门之内的西方思潮所引发的全盘西化的倾向,也出现过因文革而怀疑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论调。这说明改革开放虽然是从经济开始的,但却一定会与政治和思想同行相伴。因此,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到十八大提出的不走老路不走邪路,都从政治思想上着力阐述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不可动摇的唯一方向。

我们常常以“摸着石头过河”来描述改革开放的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但是这从另一方面也恰恰表征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创性,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构成了诸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创:

一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了理论的钥匙。

二是原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邓小平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明确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既是对经典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同时也是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状况和现实国情,经独立探索而形成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不仅仅是把市场体制与一种特定的社会制度结合起来,在更深一层,即在具有普遍价值的意义上,是要找到一条路径,使市场经济本身既能避免严重失衡,又能持久地发挥它的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既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反思当下:改革攻坚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当下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全面深化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基本都是“硬骨头”。其实,邓小平在晚年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他说: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2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当下中国在解决了长期发展不足问题的困扰以后,中国成长中的种种关于发展不明、发展不当和发展不利的因素会彼此交集,从而大大增加了深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基本目标框架以来,中国积累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致使经济的过度货币化、资本化和信用化,背后蕴含的是社会财富向资本和金融的严重倾斜和巨大规模的分配转移,以及经济体在实体与虚拟之间的严重失衡,结构性问题导致的过剩已经成为困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同时,资源、要素、财富和收入等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尤其是阶层之间的配置和分配日益失衡,社会的贫富分化和两极化、社会结构的阶层分化,以及既得利益的封闭和固化,使得此类问题变得更加敏感;此外,诸如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和政治领域的腐败问题都困扰着当前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直面这些改革发展中所产生的困难与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明确指出了深化改革攻坚之重点与思想解放之要义: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越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又不行,改慢了不行,过于激进也不行。习近平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因此,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将决定中国自身能否顺利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由此实现从一般劳动力向智慧型劳动力、从普通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从偏重商品输出到内需外需并重、从依赖技术引进到科技自主创新、从物质财富积累到精神世界丰满、从环境受损到生态复原、从社会紧张到整体和谐等一系列体制机制的跨越性提升,这是我们深化改革攻坚之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建立全方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要克服过剩、失衡和危机等难题,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

凝聚共识:从“要不要改”到“怎么改”

当代中国各种思潮蜂拥、各种学说纷呈,能够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包容、理性也是当今时代弥足珍贵的品格。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不少非理性的义气之争,甚至极个别还提出了“反对改革”要进行“第二次文革”,这就不仅仅妨碍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前行,更严重的是可能将使我们整个社会面临撕裂、争斗的危险,损害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邓小平曾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当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这个时候,如果不能迎难而上,就很可能会一退千里。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所指出:“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他曾经多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凝聚共识,没有广泛共识,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功倍。

那么,当下如何凝聚共识,使我们的改革再出发?

首先,凝聚共识,改革开放仍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共识。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特地瞻仰邓小平铜像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眼下,关于“要不要改”已基本达成共识,而在“怎么改”的问题上,依然需要我们凝聚更多共识。心往一处想,才能劲往一处使。

其次,凝聚共识,需要反思以往改革之不足,所以深化改革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福祉为根本目标。习近平一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就不可能持续。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所以,近4年来,我们在之前30多年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又推出了1200多项改革举措,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后,深化改革,不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更重要的是践行,要落实到每一项具体行动之中。2017年中国新年伊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就提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我们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正是为了改革再出发。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对于中国的改革事业,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