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数字化带来青少年成长空间新变化,如何为未成年人织密保护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1 浏览量:14

来源:上观新闻 2021 06/06

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特别设立“网络保护”一章。数字时代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未成年人保护又面临哪些新挑战?日前,“数字社会建设与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座谈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近年来,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新环境。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表示,数字化发展涉及生活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正在引发一场非常深刻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变革。随着数字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未成年人成长空间也呈现出多元化等特征。

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主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指出,当下青少年的成长空间正从“二维世界”切换到“三维世界”,新增加的就是“数字世界”。“数字世界”无边无际,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有了新的学习通道、学习环境,但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儿童心理问题、网瘾问题与数字世界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怎样用绿色数字化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需要各方协同作战的一个重大课题。

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易指出,现在的社会大环境已呈现出线上线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大融合之势。在数字社会,未成年人保护面对的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这是极有针对性和现实紧迫性的法治举措,需要在实践层面贯彻落实。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雄认为,近年来亲子关系问题、网络成瘾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主要诱因。他建议,由教委主导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尽快健全上海以及全国的卫生心理咨询的联合体制,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使得更多的心理学家进入这支队伍。同时要加强青少年儿童的抗压教育,有时甚至不妨主动设置一些障碍,让青少年不再成为温室中的花朵。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宝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治表示,应对数字化时代未成年人保护面临的挑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比如,可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度可信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维度筛选指标,再围绕这些指标构建学生的心理档案,做到一人一档案。一旦发生预警,就可以快速定位。在此过程中,应把握好法律和伦理的边界。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与民进上海市教委直属系统委员会联合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