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持续超过70%,人均GDP也迈进发达经济体门槛,经济转型升级获得巨大成功。但与此同时,受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影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出现下行势头。
7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应勇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扩大)上指出,上海不能没有制造业。他强调,制造业是上海的独特优势,上海要的是先进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海经济必须做到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对界面新闻表示,制造业是上海的基础,是支撑其经济实力的最大动能,需要牢牢守住。当前,上海已经完成了服务业在城区的基本布局,接下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倾斜,在具有较多建设用地的郊区,制造业将迎来加速发展。
“制造业对上海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王振说。
首先,和全球其他大城市相比,上海占地面积较大,足有6000多平方公里,所以中心城区发展服务业的话,郊区广大的空间就是适合发展制造业。否则,整个郊区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其次,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工业城市,有很好的工业基础的,我们不能放弃这个优势。再者,制造业可以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
科技创新需要相关配套,制造业是重要支撑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王振表示,科技创新需要有相关配套,这个就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否则整个科技创新就如同缺少一个支撑,科技创新的供给也会跟不上。
五年来,上海搭框架、打基础,科创中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比如,率先启动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立足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光子科学等领域,先后启动硬X射线装置预研、硅光子、人类表型组、脑与类脑智能、全脑神经联接图谱、拓扑量子材料、分子机器、智慧天网等8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投入超过40亿元,为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夯实基础。
如今,上海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创新高地。2018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达1450亿元,占全国的1/5。在设计领域,部分企业研发能力已达7纳米,紫光展锐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三;制造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年销售额在国内位居前两位,28纳米先进工艺已量产,14纳米工艺研发基本完成。集成电路装备材料领域,中微、上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刻蚀机、光刻机等战略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在集成电路等一批大项目的带动下,延续去年以来的较快增长态势,已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制造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9.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9.0个百分点。六个重点工业行业投资增长34.9%。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62.4%,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54.9%,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投资增长46.0%,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投资增长44.5%。
服务业布局已基本完成,制造业发展加快是必然趋势
根据上海的“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超过70%相比,制造业占比25%确实不算高。
王振表示,对于制造业的占比下降,政府是有预判的,因为服务业总量不断在扩大,且增速明显高于制造业。不过,目前上海服务业布局已经在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了,很难再大幅增长。因此,制造业是上海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市委市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毫无疑问,未来几年上海制造业的发展肯定要加快。
“当前,自贸区新片区临港的建设用地条件逐步成熟,基础设施和政策也匹配上了。接下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还有更多的项目布局。总的来说,工业比重到25%已经见底了,未来会逐步回升。”王振说。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6%,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5%,新能源汽车总产值增长6.7%,均远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发展高端制造业,政府要想企业所想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降成本迎来新一轮精准施策。4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5月1日起,社保费率降低,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7月1日起,新一轮3000亿元规模的降费正式落地。
7月2日,上海市市长应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今年按照国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的要求,全力落实减税降费。今年新增为全社会减税降费的总额将超过1835亿元。具体包括:通过减税包括增值税和其他各类税为企业减少1077亿元,同时为企业降低社保费等各项费358亿元,此外对个人所得税专项抵扣和提高交税门槛等,减收个人所得税400亿元。
在王振看来,除了降低用地成本、用工成本、技术成果转化成本、社保费、税费等,政府还要做到一点,就是想企业所想。比如,为企业配套人才公寓,分享更多低成本公共服务等;建立融资平台,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在升级发展中少一些障碍。
王振指出,一个企业落在哪里,考虑的是综合环境,配套的产业链。如果一个高端企业没有配套的中低端产业,高端企业的成本会很大。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打造产业集群的共生环境,不能把企业分成三六九等,片面的把一般企业赶走。我们要为高端企业考虑其需要的各种产业,有了综合配套,才能有完整的集群和链条。”他说。
企业是如此,人才也是这样。“我认为在人才方面,上海不仅要吸引高端人才,也不要疏忽、放弃一般人才。企业大多都需要一般性质的高素质人才,但这类群体在上海往往拿不到户口,生活压力大。当前,政府在这方面支撑力度不够,应该更多关心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王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