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乐: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机理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微笑曲线”成因的视角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14 浏览量:19

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摘要:利用“微笑曲线”指导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了众多研究者的选择,且得出的结论基本都是制造业要转型升级就要向两端攀升,而对“微笑曲线”成因的研究则较为鲜见。用创新论、劳动论、市场论阐释了“微笑曲线”的成因,并以此作为突破影响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的基础理论,指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为:遵循竞争优势理论,针对应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对制造业进行分类,继续做好做优精细复杂的行业、转移出去粗放简单的行业,同时,还应该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在积累的基础上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微笑曲线,粘性机理,制造业,转型升级,长三角

        “微笑曲线”一直被认为是用以指导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乃至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适理论,而结果往往是产业转移主导者“微笑”,承受者的产业由于一步步地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只能“苦笑”。“微笑曲线”的实质是什么?其成因有哪些?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是不是只能“苦笑”?价值链低端锁定陷阱究竟能不能逾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特质”能否突破?只有从源头上理清了这些问题,才能很好地运用“微笑曲线”理论指导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价值链的一种形式,“微笑曲线”并不是普适的,至少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中的不同行业)的“微笑曲线”的“微笑”程度是不同的。在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该在提高附加值宗旨的指导下,运用这一特殊的价值链让自己能始终“微笑”。在分析“微笑曲线”实质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从创新论、劳动论和市场论三个角度阐述其成因,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探讨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特质与形成机理,从而找出实现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  “微笑曲线”含义与成因

        1.1  含义

        1990年代初,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的概念,用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来描述个人电脑制造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附加值,由于曲线类似微笑的嘴型,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1]。“微笑曲线”作为一种特殊的价值链,反映了产业链业务工序中不同环节所产生的附加值高低。一般情况下,附加值更多体现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即上游的开发、设计、主要零部件生产和下游的渠道运营、品牌管理、售后服务,处于中间环节的模块零部件生产、产品组装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图1)。简单地说,在“微笑曲线”的左端,是以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为主导,包括研发创新机构等知识型企业,往下是元件素材企业、组件加工企业。在“微笑曲线”的右端,是以品牌、综合服务要素为主导,由品牌企业构成,这里聚集着世界500强企业;往下则是由销售企业构成。在“微笑曲线”的底部,是成品装配和以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根据该理论,在全球化的经济分工中,欧美和日本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则处于弧底,为国际品牌做贴牌生产或制造低端产品。

图1  不同产业的“微笑曲线”

Fig. 1  The“smiling curve”of different industries

        说明:C1,C2,C3分别表示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一般、较低三类产业的“微笑曲线”形状

        从竞争角度来看,“微笑曲线”左边的竞争力取决于知识和技术,右边的竞争力取决于市场和营销渠道,中间的竞争力取决于劳动。因此,在“微笑曲线”上可以找出产业附加值在哪里,以及提高附加值的路径。虽然每一个产业都有一条“微笑曲线”,但是不同产业的上中下游增值空间差距较大,因此,不同产业的“微笑曲线”形状不尽相同(图1)。一般来说,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并能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产业(主要为资金-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其曲线的弯曲度也越大[2](C1)。而对于那些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需要进行个性化生产产业的“微笑曲线”弯曲度较小,甚至是平坦的,如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需要专业技能的人才,致使其加工组装环节附加值很高;纯手工制造行业由于加工制造环节的劳动很复杂,致使该环节附加值很高(C3)。因此,对于C3类和一部分C2类产业,尽管“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相对较高,但中间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也有提升空间,加工制造环节也很重要。以“微笑曲线”来指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最终目的不是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或掌握完善的营销渠道,而是整合现有资源,有序发展,以增加产业的附加值。正如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通过改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环节的效益,以精益生产创造了腾飞。

        1.2  成因

        很多人把“微笑曲线”看作客观存在,而对其成因的研究较少。吕乃基从知识论层面探讨了“微笑曲线”的成因,认为“微笑曲线”上附加值高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类型的不同[3]。但是,其解释仍然过于笼统且不能很好地解释中游和下游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微笑曲线”的成因,尤其是针对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理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仍采用三段划分法(即上游、中游、下游),分别从创新论、劳动论和市场论3个角度解释其成因。

        1.2.1  创新论的视角。从创新论的角度来看,研发环节开发新产品、设计零部件无疑需要知识,而这种知识是有价值的,获取这种知识往往需要高昂的成本;同时,研发是有风险的,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成本,经过多年累积才有可能做到,这是一般竞争者难以企及的门槛。在研发环节,创造新产品的知识最终形成标准,以及拥有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样,一方面研发成本下降,知识在企业内实现共享,另一方面以专利对企业外实施封闭[3]。于是,该环节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企业在该环节很少或几乎没有竞争者,可以比较自主地对研发产品进行定价,研发环节的附加值由此提升。

        1.2.2  劳动论的视角。从劳动论的角度来看,简单劳动是可以用机器代替的劳动,复杂劳动是不能用机器代替的劳动。在制造环节,由于各项标准的制定,机器设备、工艺流程,以及产品质量等都已渐次定型,产业内的各工艺可以被调整和分割。各工序都广泛使用机器生产,使加工组装变得更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人类劳动变得无差异化。而且,简单规模化劳动不需要花费巨大成本培训员工。因此,生产制造环节的进入壁垒不断降低,服务提供者的可替代性较强,造成生产制造环节的价值增值少,所以,处在“微笑曲线”底端的制造业的附加值就远远低于两端。

        1.2.3  市场论的视角。从市场论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新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市场,从而把没有信息的竞争者挤出市场而独享利润。从规模经济层面看,营销人员如果掌握了更完全的市场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通过控制产量和单位成本,创造规模经济,这样就能够在竞争中掌握商品的定价权。从品牌层面看,品牌就是消费者,品牌的影响力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数量,因为通过品牌可以控制营销渠道;通过创建自主品牌,实施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巩固市场占有率控制营销渠道的模式,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累积效果明显,因此,下游产业附加值高。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结构中的附加值曲线呈现出动态变化。相对来看,研发和销售环节曲线慢慢向上抬高,中间生产环节逐渐下坠,形成了中间生产环节的附加值低于两端附加值的“微笑曲线”。

        2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机理

        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主体,将长期成为推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背景下,制造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不但直接关系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而且关系到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2.1  长三角制造业低端发展表现

        长三角制造业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市场、要素、环境、能源等约束下,依然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资本有机构成比例得到优化,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导向的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相对完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两型”社会的建设得到推进。然而,纵观我国制造业,其快速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分别为FDI、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土地以及近乎免费的自然资源等,在出口导向型政策的激励下承接了大量的低层次产品的加工制造业务,占据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低端特征明显[4]。根据2006—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分析发现,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2.1.1  加工贸易占据较大比重。贸易结构反映产业结构,加工贸易比例高低,能大体看出该国或该地区价值链分布和产业性质。长三角加工贸易依然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一是高比例的加工贸易产品表明制造业是以来料或进料加工为主,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图2);二是内、外资企业发展不均衡。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外资企业作为加工贸易主体,其当年价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远高于内资企业(图3)。外资企业掌握着许多高附加值环节,内资企业由于核心竞争力不强,只能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产业发展缺乏灵活性,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5]。

        2.1.2  从业人员数量多素质低。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其制造性质及技术含量不一样,处在研发、营销等环节,技术含量高,雇佣人数少;而处在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不高,但雇佣人数较多。因此,从一国或一地区每亿美元雇员数可以大体看出其所处的生产环节状况。同国外雇员数比较,2010年,每亿美元产值雇佣人数最少的是美国,为963人;其次是意大利、德国和日本,而2011年长三角每亿美元雇员数达6 132人,是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6倍左右(图4),说明长三角产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图2  2005—2012年长三角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比

Fig. 2  The shares of general trade and processing trade in the sum of imports and exports in Yangtze Delta from 2005 to 2012

图3  2005—2012年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部分指标内资/外资比值

Fig. 3  The ratio of the domestic and the foreign of some measures about high-tech industry in Yangtze Delta from 2005 to 2012

图4  长三角和部分国家每亿美元雇员数比较

Fig.4  The employee-number comparison per million dollars in Yangtze Delta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2.1.3  产品附加值较低。2004年国际上前五位制造业大国中,附加值率最高的是美国为42.10%,其次分别为德国(33.74%)、日本(32.60%)、意大利(30.05%)、中国(28.50%)。而长三角制造业利润率总体偏低,2005—2012年,一直位于5%左右,且增加值率基本在20%以下(图5),产品附加值较低。

        以上分析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或很少有研发、营销等环节,主要靠来料或进料进行加工组装,从而获得加工费,依然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这样的一种增长方式阻碍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2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机理

图5  2005—2012年长三角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利润率变化情况

Fig. 5  The changes of value added rate and profit margins of manufacturing in Yangtze Delta from 2005 to 2012

        粘性是一种依附性,原意是指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彼此吸引或结合关系。最初对粘性现象的研究是围绕价格粘性、工资粘性等展开的[6]。本研究中粘性是指一种制造业增长模式一旦形成,由于惯性的作用就很难改变,是一种路径依赖[7]。由于这种粘性的存在,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加工制造业要向两端延伸或者彻底转换,将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和障碍。目前,长三角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经受着这种粘性的影响和制约。从长三角制造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看出,其增长属于低端增长模式,并且形成了较大的依附性,即“粘性”。就这种“粘性”的形成机理来看,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原因,包括发展战略机理、产生机理与运作机理。

        2.2.1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所确定的发展模式对长三角实现产业结构从重化工业向轻工业转换、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背景的变化,这种发展模式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因为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路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优势是丰裕的劳动力和廉价的土地,资本和技术则较稀缺,由于资本和技术的附加值率远高于劳动,依靠劳动力发展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取的价值必将不高;再加上我国所具有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较难胜任研发和售后工作,而只能选择以提供简单劳动为主导的加工制造环节的作业等。这从理论根源上说明了长三角制造业被低端锁定的客观必然性[8-9]。

        2.2.2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的产生机理。产生机理主要揭示该事物为什么产生、如何产生。长三角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的内在机理主要包括自身的要素禀赋基础、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以及国内改革开放的机遇等。尽管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长三角制造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低端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并形成了一定的粘性。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后危机时代,由于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变化和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使生产模式、结构格局都进行重新调整,其结果可能是长三角制造业将被进一步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二是长三角所实施的工业化路径决定了对外开放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是最好的选择。三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利用政府的权力、威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行招商引资、基础环境建设和投融资等。此外,国家政策也促成了承接低端制造业。

        2.2.3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的运作机理。在粘性机理运行过程中包括多种粘性因素和关系,有些因素和关系起着主导作用,有些因素和关系只起着次要作用甚至起反作用。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运作机理,可以从以下两点论述。

        (1)由政策所导致的对外资的严重依赖使得长三角制造业被限制在附加值低端。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逆向激励与深加工结转的效率障碍的双重作用,致使许多制造企业生产所需原料宁可从国外高价进口也不愿意低价在国内市场采购;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导向作用,阻碍了以保税区仓库交货进行出口的制造企业价值链向仓储、运输的延伸;三是对开展加工贸易实行“不限地区、不限商品、不限企业”的宽松保税政策和开放式管理状态,将简单工艺加工贸易和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不加区分地给予优惠,客观上鼓励了外商通过大量“快进快出”方式开展“短平快”的无根加工。在GDP指标考核和出口至上的背景下,长三角的制造业发展对外资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即“粘性”。

        (2)多数产品竞争优势不足,致使制造企业无法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以至制造企业在零部件生产成本、质量稳定性和供货周期等方面不能满足外商要求,只能从国外进口。二是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核心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缺失,制约制造业价值链环节的提升。另外,制造产品结构仍以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也存在加工过程短、关键环节在国外或者为外商掌握等[10]。三是长三角大多数制造企业尚未掌握国际市场的批发零售渠道,大多在开发、设计环节就确定了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这些环节多在海外进行,而国外相关设计人员对我们的产品了解甚少,所以,多指定国内企业采用国外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这就造成了国内企业只能被动进行“接单贸易”,在业务往来中受制于人。

        总之,基于当地企业的配套能力、地方政府的产业链招商政策以及外资企业的社会网络等原因,外资企业采用产业链移植方式形成封闭式产业集群,当地企业很难进入或只能进入产业链的低端。由于外资企业本身的实力加上政府的各种优惠,拉大了内、外资企业综合能力的差距,使得外资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势力对当地配套企业进行价格和利润压榨。而且,当地企业间的过度竞争,进一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使其不但缺乏技术创新的财力,甚至面临生存威胁。过大的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还抑制了外资企业对当地企业的溢出效应,并在人才、贷款等方面产生挤出效应,使当地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缺乏人才和资金。上述复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粘性形成,最终使当地企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很弱,从而强化了这种粘性,继而重新回到配套能力差的初始状态,形成低水平发展的路径依赖和状态锁定,影响和制约了长三角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或者彻底转换(图6)。

图6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粘性机理

Fig. 6  The viscous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Yangtze Delta

        3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制造业要突破粘性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可以归纳为:(1)加大投入进行研发。将资源投向对研发、设计和技术等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培养和提高上,培养具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主体,例如Intel公司、Gore-TEX公司。(2)加强管理提高生产制造能力。在“微笑曲线”中,制造加工部分虽然呈现出较低的附加价值,但并不是无利可图,近些年来,一些工具方法,比如JIT生产、TQM和零库存等,都为企业进行精益制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3)把握市场需求打造品牌。注重品牌营销和服务,通过把握市场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迅速建立销售渠道,率先取得市场占有率,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和价值提升,例如NIKE、ADIDAS等。然而,从“微笑曲线”的成因看,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的不是去拥有全球一流的研发团队或掌控完善的国际营销渠道,而应该是整合现有资源,有序发展,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用“微笑”的目光审视国际产业升级历程,结合长三角制造企业的现实,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对制造业进行分类,继续做精细复杂的、转移掉粗放简单的,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图7)。

        3.1  根据竞争优势原则对长三角制造业进行分类

        比较优势理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初期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即粘性)。因此,针对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言,要遵循竞争优势理论对之进行分类筛选,找到要重点发展的制造业;然后再依据“微笑曲线”成因的解释寻找转型升级路径:根据生产过程的劳动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等,对长三角现有制造业进行划分并归类。针对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行业要加大投入强化生产,如路径①→③→⑥→⑿、①→③→⑦→⒀、①→③→⑧→⒁、①→④→⑨→⒁、①→④→⑩→⑿;针对完全低级代工只赚取较少加工费的行业,最好能够转移到其他区域,如路径②→⑤→⑾(图7)。

        3.2  进行产业遴选,发展非标准化产业

图7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Fig. 7  The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Yangtze Delta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表明:制造业非但不是没有前途的产业,而且其支柱产业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制造业也不是一定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制造业、怎样发展制造业等。针对长三角发展的实情,大力发展制造业,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根据长三角目前制造业门类全但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应重点发展精细复杂的制造业,主要生产没有标准化接口的制品,减少直至放弃简单且有标准化接口的制品生产[11]。首先,做好现有新产品的深化细化工作,巩固已有市场,用良好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市场声誉建立稳固的基础;其次,以试探性的合作开始,渐进建立企业的研发体系,拓展营销渠道,建设自有品牌,广泛积累经验,吸纳人才,建设团队;最后,当企业稳健成熟时,结合具体的市场情况,考虑将主要资源转移到研发、品牌建设上以扩展利润空间,将非核心产品外包,发挥比较优势,降低成本,进而以供应链竞争代替企业竞争等。

        3.3  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兴产业

        后危机时代,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实力的制造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12]。目前,发展路径主要有3种:一是依托制造业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诸如商务金融、消费者金融、信息技术等利润丰厚、发展前景广阔的生产性服务业,使企业的制造功能和服务功能融为一体,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公司、思科等企业。二是传统制造企业从销售产品发展成为提供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作业管理从制造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例如,IBM作为一家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业进行战略转型,取得很大成功。三是制造企业进行产业链重组,将企业的经营重心从加工制造转向诸如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例如,Nike公司虽然是鞋业公司,但并没有自己建厂生产,而是利用制造业务外包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超额的利润。此外,通过发展新兴产业,突破粘性,直接占据“微笑曲线”两端,实现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是可选路径。

        4  结论与讨论

        对于“微笑曲线”成因的研究只是试图从创新论、劳动论和市场论视角进行了探讨;针对影响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粘性特质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不是舍弃中间加工制造环节,而应该是根据制造业的不同类别区分对待,针对需要复杂劳动并且没有标准化接口产品的行业,要大力发展并进行精细化管理等;研究的转型升级路径也仅仅是众多路径中的一条,在用作指导实践时,应该适时调整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动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以共同推进,例如,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有关政策、创造适宜的环境;科研机构等能够把握国际制造业演进的规律和方向,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企业部门能够根据所从事产业的特点以及自身能力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真正做到“舍弃”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区域间的产业同构以及产业构成中的“哑铃结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建形,徐维祥,楼杏丹.“微笑曲线”和高技术产业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5(9):86-89.

        [2]陈鹏,郑翼村.“微笑曲线”理论对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启示[J].市场论坛,2006(11):94-97.

        [3]吕乃基,蓝霞.微笑曲线的知识论释义[J].东南大学学报,2010(3):18-23.

        [4]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J].经济研究,2009(9):4-14.

        [5]Sawhney R. Interplay between Uncertainty and Flexibility across the Value-chain: Towards a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6, 24(5): 476-493.

        [6]韩云.低端制造业增长模式转型研究——基于苏州的实证分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7]Deflorin P, Scherrer-Rathje M. Challen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to Lean Production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ingprocess Choices: A Path-dependent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2, 50(14): 3956-3973.

        [8]Ando M. Fragmentation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East Asia[J].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6, 17(3): 257-281.

        [9]周春山,李福映,张国俊.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传统制造业升级研究——以汕头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1):28-33.

        [10]孙晓飞.“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4):15-16.

        [11]Yamashita N. The Impact of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on Skill Upgrading: New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8, 22(4): 545-565.

        [12]简兆权,伍卓深.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观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137-143.

        作者简介:秦月(1989-),女,河南信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E-mail)qinyue0125@163.com。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秦月 秦可德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 徐长乐 

来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