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熟练劳动者的社会供给当前存在比较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其背后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大学扩招,职业学校生源和投入越来越少,技能劳动者的有效供给也越来越少;二是大学生不愿从基层做起,更不愿意回过头来选择一线员工的职业生涯;三是高技能熟练劳动者市场开放度不够;四是多数企业不再开办内部技校,少了一条曾经有过积极贡献的高技能熟练工培养渠道
要解决“技工荒”问题,我们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同时必须切实提升职业技能学校及其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比如教育资源要向职业技能学校倾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技能培训装备水平,提高师资的水平和待遇。对进入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实行学费免除,并提供能够保障生活学习的助学金。对毕业于职业技能学校,并已取得一定工作经历的技能人员,实行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免考制度或特别考试制度等
解决技工荒,还要鼓励、支持企业开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为社会提供服务。企业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由于贴近实际需要,具有专业学校无法替代的优点,而且在实训方面更加领先于专业学校。当前从高校到职业技能学校,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结构性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距离较大。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必须动员企业力量,特别是鼓励、支持中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构筑社会大培训的格局
最近两年,上海以及整个长三角地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实不仅在制造业领域,就是在服务业领域,也同样面临高素质一线员工供给不足的矛盾,如上海很多企业就已经遇到了招聘不到合格推销员、营业员、服务员等高技能熟练工的难题。
这一现象的突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从高技能熟练劳动者的社会需求看,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目前已进入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结构升级阶段,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更多集中于知识技能型员工,包括研发人才、工程师人才、技能人才、营销人才。在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对劳动力投入的技能要求比较低,如纺织服装业,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经过简单的、短暂的训练就可以上岗。但现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劳动力有较高的技能要求,只有经过知识、技能训练,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者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受到企业欢迎。而能够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熟练劳动者的供给必然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高技能熟练劳动者的供给不足,或者说储备不足,是不可避免的。
从高技能熟练劳动者的社会供给看,当前存在比较严重的供给不足问题,而且供给不足的背后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不是短期就能解决或者明显缓和的。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大学扩招,应届毕业生多数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导致职业学校生源和投入越来越少,技能劳动者的有效供给也越来越少;二是从家庭到大学生本人,都认为读了大学,就要“学而优则仕”,不愿从基层做起,更不愿意回过头来选择一线员工的职业生涯;三是高技能熟练劳动者市场开放度不够,职业学校招收外地生源受到限制,企业招收外地技工同工不同酬,而且待遇差别很大;四是多数企业不再开办内部技校,少了一条曾经有过积极贡献的高技能熟练工培养渠道。
要解决“技工荒”问题,我们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同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缓解高技能熟练劳动者供给不足的矛盾。当前核心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创新突破:
第一,切实提升职业技能学校及其毕业生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不仅要体现在社会舆论方面,还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政策方面。一是教育资源要向职业技能学校倾向,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技能培训装备水平,提高师资的水平和待遇。二是对进入职业技能学校的学生实行学费免除,并提供能够保障生活学习的助学金。这项政策以前就有,现在应该予以恢复。三是对毕业于职业技能学校,并已取得一定工作经历的技能人员,实行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免考制度或特别考试制度,降低他们进入正规大学的门坎。这样做可以鼓励优秀的高中生选择职业技能学校,然后在取得一定工作经验后再进行新的人生选择。在德国和日本,不少中学生往往先根据就业机会选择职业技能学校,掌握一项技能,早一点谋得一份职业,并有一份收入,然后再根据工作需要或相对成熟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选择是否进入大学深造。这些国家进入大学就学的门坎很低。
第二,支持有条件的职业技能学校招收优秀的外地农村学生。昆山为了确保当地企业招聘到技能员工,一方面积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一方面根据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实际,鼓励职业技能学校从江西、安徽、四川等地招收优秀高中生,并为这些学生落实昆山户籍。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上海还有长三角地区已经进入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的阶段,所以必须立足长远,从内地输入一批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但对这批输入的劳动力,不能像对待农民工那样放任自流,必须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当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熟练工的需要。对上海,目前需要对户籍有一个严格的控制,但在居住证政策方面应该对职业技能学校招收外地学生有所支持。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上海的工业曾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其中非常值得骄傲的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高级技工队伍,其中很多高级技工就出生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第三,鼓励、支持企业开办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并为社会提供服务。以前上海很多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办有技术学校,并都具有授予中专学历的资格。后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多数企业技术学校关停并转,目前已经所剩无几。企业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由于贴近实际需要,具有专业学校无法替代的优点,而且在实训方面更加领先于专业学校。当前从高校到职业技能学校,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结构性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距离较大。为了弥补这一差距,必须动员企业力量,特别是鼓励、支持中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构筑社会大培训的格局。为此需要在政策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是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中,要充分考虑企业办的职业培训中心。比如可以新建一些公共培训设施,或者把一些剩余、闲置的教育设施进行改造后无偿提供给职业培训中心使用,降低他们的开办成本。最近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积极创办“张江创新学院”。这是一所着重于职业培训的新型学院,由园区提供基本设施、设备,园区内的研发机构、企业培训中心成为学院的重要师资力量。二是对企业办的职业培训中心,授予学历教育资格。也就是这些职业培训机构可以直接招收中学毕业生,经过三到四年的学习训练,毕业后同样可以取得被认可的中专或大专文化学历。对企业办职业培训中心是否授予学历教育资格,应该着重考察企业本身的实力和规模,而不能用考核正规学校的一套传统办法。三是通过专项补贴鼓励企业办的职业培训中心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如招收学员,可以得到政府方面的学员学费补贴、生活费补贴、培训设备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