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建设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与作用
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按传统的行政区划统计方法,共有53座城市,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城市群域内,形成了若干个次一级的城市群,这些城市群是由若干个更次一级的城市群及城市组成。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群,总体上由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所组成,这对人口流动有较大的影响与作用。
(一)上海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上海城市群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二级城市群,包括二个重要的空间区域。一是上海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上海市域城市群。二是以上海为核心的上海市域行政区外的经济辐射区域,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和浙江的嘉兴、湖州等区域。上海城市群形成了“1+5”的区域格局。
上海城市群总体上包括上海市域城市群的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所组成的70座城市,以及上海经济辐射区的5个地级的大城市和14个县级市的中小城市,总体来说,上海城市群总计有89座城市。总人口约4000万,约占长三角区域总人口的48%,地域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约占长三角区域总面积的34%,约占长三角区域的47%。
1.上海城市群重点城市的城镇体系布局苏州将成为沪宁城镇聚合轴的主要节点城市,利用其毗邻上海的优势,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溢出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锡将成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基地,沿沪宁线地区进一步城镇布局形态的整合,形成具有上海都市圈的城市连绵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通将成为架构苏中、苏南城市格局发展中的新的大城市。苏通大桥、沪崇启大桥等第二过江通道的建设,长三角北侧东部沿海区域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南通、苏南、上海的区域一体化,打破原有的苏南、苏中城镇体系格局,形成以南通为特大城市的沪崇启城市发展带,使南通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江海港口、工业城市,海洋开发的重要基地、沿江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宁通和连通城镇聚合轴的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战略“海上苏东工程”的制高点。
湖州、嘉兴将发挥杭州铁路线、高速公路交汇点、内河枢纽城市等基础设施优势和城市综合集聚和辐射能力。嘉兴作为上海南翼的港口城市,在杭宁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发挥枢纽城市作用。湖州要发挥环太湖经济带西部中心城市的特色优势。
2.上海市域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可以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城市等级规模划分标准,将市域等级规模划分为中心城(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组成的四级城市等级规模体系。未来上海市域的城镇体系将建设大城市(次中心城市)2~3个,一般大城市5~6个,中等城市控制在15个左右,小城市控制在45个左右。这对人口流动的结构与总量的规模控制有较大的影响与作用。
(二)南京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南京地处中国重要的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承东启西、承南接北”,是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转换地带、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的交融地区,具有战略性的枢纽地位。同时,充分发挥长三角北翼的区位优势,将安徽部分城市纳入到南京辐射范围内共同发展,为此,南京城市群以南京为核心,主要包括南京、扬州、镇江、常州、泰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形成“1+7”的发展格局,其地域面积为4.56亿平方公里。南京城市群总人口为3000万。
南京城市群发展将以南京为核心,以一带(沿江城市带)、一轴(城镇发展轴)和三条通道(交通干道)为基础,构筑苏中南及皖南四级城市。通过引导南京、扬州、镇江、常州等城市功能的合理扩散和积聚,协调沿江地区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建设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协调和整体提高沿江城市带的发展。南京将形成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城市为依托,联合培育信息生产、扩散原地和信息服务枢纽,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积极推进扬州、镇江、常州等大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京沪线、宁杭线等,增强南京作为区域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地位。积极向东推进,推动沪宁和沿江城镇发展轴的建设,有力促进以交通为主导的扬州、镇江、常州等城市迅速发展。
积极向南延伸,加强南京与皖南的马鞍山、芜湖、滁州等城市的联系,首先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对接,协调马鞍山、芜湖到南京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两市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快速联系通道建设。充分利用皖南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长三角北翼辐射带动作用,这对长三角地区和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江西等地的人口流动的结构与总量规模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与作用。
(三)杭甬城市群城镇体系空间布局
以杭州、宁波为核心,构筑环杭州湾城市带的四级城市体系,形成双核城市群。杭甬城市群主要包括杭州、宁波、绍兴、舟山和台州等城市,形成“2+3”发展格局,其地域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占长三角总面积的41%。杭甬城市群总人口达到3800万人。
杭州要充分发挥节点城市功能,成为上海向东南、大西南物流辐射的中转站和宁波—舟山港口的后方疏运中心。
宁波作为长江三角洲连接世界各大港口的国际性港口城市,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机遇,依托宁波港,加强石化、钢铁等基础工业的发展,构筑宁波新型城市体系。
绍兴、台州、舟山以航运港口和跨海大桥建设为契机,接轨上海深水港,围绕打造宁波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机遇,形成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通过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得宁波、绍兴和台州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后方基地。充分发挥舟山海洋优势,构造新型城镇体系,这对长三角地区调整人口流动的结构与总量规模有较大的影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