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与主要阶段性特征
新时代全面深化经济制度改革蓝图绘制和实践推动,是中国进入新时代、迈入新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决定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历史进步、客观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处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时期,既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还要奋力推进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迈入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连续递进的重要历史进程。进入新时代,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制度创新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略,就是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是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设计。新时代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突出亮点和特殊难点,就是要按照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推进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
二是更加注重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和体系完善,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战略谋划、战术攻坚、具体推进。
三是更加注重把准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方向。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把准守住社会主义制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不仅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发展问题,而且很重要的是方向对头,道路走正。
四是更加注重统筹推进系统配套改革。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起来,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统筹协同推进。
五是更加注重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当今世界形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挑战冲突未曾减少,大国竞争、博弈,甚至对抗更趋激烈,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大挑战,不发生颠覆性不可改的错误。
六是更加注重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要着力建立扩大内需的经济制度,要以强劲活跃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吸引、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13—2021年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一是聚焦动力不够强的问题,推进创新驱动的经济制度改革。我国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推动制度创新。
二是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进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有序有力推进一系列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城乡和区域经济关系不断优化改善,城乡和区域发展朝着更加协调平衡格局持续迈进。
三是聚焦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推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变革。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扭住经济制度和管理体制的规则、内容、法律法规等的完善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重大变化。
四是聚焦解决内外联系不够紧的问题,加快构建制度型开放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高举对外开放大旗,深入推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取得新突破。
五是聚焦解决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问题,着力推动共享发展的基本制度。围绕完善推动共享发展的相关经济制度,有力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完善促进有效供给、提升供给结构的制度体系
一是紧扣矫正供给结构扭曲,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我国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和调控机制,重点聚焦创新和完善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与效率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机制。
二是着力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能力,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费用。扭住搞活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持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三是抓住解决要素错配的难题,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围绕破解要素错配的问题,把握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规则,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效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了生产要素市场化竞争性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着力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是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和实践有新升华。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突出各种产权要一视同仁对待,神圣不可侵犯,国家要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
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013年以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明显做大做强了,在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领域,牢牢占据绝对重要地位;在许多市场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也逆势而上,影响力、控制力更强。
四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出了一系列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等。
(四)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快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市场体系。深入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加快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国家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性安排,改革创新了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制度规定,要素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
二是放宽放开不合时宜的各种行政性管制,让市场能有效配置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大政府自身核心改革力度,大规模减少对市场的行政性管制。加强全国市场统一规则制度建设,打破地方和部门对市场的行政性分割,破除地域和城乡市场分割,培育统一的大市场。
三是遵循市场规律,完善市场决定价格形成的机制。进一步深化价格机制改革,遵循市场规律,凡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确立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深化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农村土地市场化定价机制、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定价机制等改革。
(五)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深入推进政府管理经济的制度创新
一是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更加充分地配置资源。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削减了60 %以上,有效降低了投资、贸易、创业、创新等领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让市场更加公平地配置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政府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完善相对独立的分业与综合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放而不乱,管而有序,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三是改进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机制,让市场更加平稳地配置资源。进一步改进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在反周期宏观调控基础上,根据发展阶段、发展形势变化,实施了跨周期调控;在继续加强需求总量调控基础上,加强供给结构性调控;从传统目标指标调控,转向合理区间调控,以及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六)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体系建设
一是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全覆盖、保基本、重公平、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导向,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等。
二是创新制度,加快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国家加快提升社会保障体制的统筹层次,提高基金互助共济的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了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有序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将更多人群纳入保障体系。
三是改进管理,着力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围绕公共服务更好地利民便民,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我国建立起5400多个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基本形成从中央到最基层的城乡统筹的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
(七)持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
一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我国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类生产要素更加平等公正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制度规则和体制机制。努力从多方面创造条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着力保障城乡困难群体的最低收入不断提高,持续解决了3亿多绝对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逐渐缩小收入差距。我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紧紧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严惩以权谋私、权力腐败,努力从制度上防止****、权钱交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制定八项规定高标准、严要求约束领导干部开始,持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努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赢得全国人民的广泛赞扬和支持,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八)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是提出新开放重要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我们立足国际国内大势大局变化,确立了更有远见卓识的新开放理念,从单纯适应经济全球化转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制度话语权,促进多边贸易体系均衡、共赢、包容发展。
二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推动中国扩大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抓手。截至2021年,共有12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
三是依托自由贸易实验区探索创新和复制推广,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经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许多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更加高度开放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域,海南全省奋力打造自由贸易港,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四是聚焦制度型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顺应世界贸易服务化、数字化和产业链、供应链优化重构的新趋势,从边境外向边境内制度性开放深化拓展,加快服务业、数据、数字贸易等高度开放,加快与国际高水平制度标准相衔接相一致,深化国内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