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该行业企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布局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司新增分支数量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跨国公司类似的,其分支机构的价值链层次也有明显的提升。价值链层次较高的投资管理、研发和销售采购环节分支比重,历年平均值为23%,而2007 年以后提高到28%。相对应的,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比重,历年平均值为73%,而2007 年以后下降到66%。这一增一减,同样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参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全球劳动分工的价值链层次的提升。
选取两家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跨国公司———钢铁集团C( 表10) 和汽车企业D( 表11) 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两家跨国企业的区位战略都从“效率寻求型”向“市场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参与其全球劳动分工的价值链层次也在不断提升。上海市作为区域核心城市,承担着投资管理、配套服务和销售采购等重要职能,郊区和县级市单元也可以通过自身产业集群的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 例如嘉定和常熟) ,从而实现其价值链向更高层次的提升。
2. 3 劳动密集型外资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演进
入选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共11 家,这些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64 处分支机构。从历年增长情况看( 表12) ,该行业跨国公司在长三角地区保持增长势头。2007 年金融危机对其增长趋势产生了一定影响,2009—2010 年的新增分支数量仅有1处。就各个空间单元的分支机构数量看( 表13) ,上海市区的分支数量最多,达到27 个;张家港、南京市区、松江、宁波市区、苏州市区、无锡市区和嘉定处于第二梯队;其他空间单元则属于第三梯队。
从价值链环节入手,观察各空间单元在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表14) 。在投资与管理环节,有2家企业在长三角设立分支机构,均位于上海市区;在销售采购和配套服务环节,分支机构大多分布上海市区;在物流环节,共有4 处独立的物流分支机构,其中2 处在上海市区、1 处在宁波市区、1 处在张家港,显示了这几个空间单元的区域物流功能;在制造加工环节,上海市区的分支数量远高于次位单元———松江,说明它是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从比重上看,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制造加工环节分支比重始终占较高比重( 72%—74%) ,而价值链层次较高的投资管理和销售采购环节分支比重反而有所降低( 三个年份依次为24%、16% 和18%) ,表明该行业跨国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始终以制造工厂为主,其“效率寻求型”的投资意图非常明显。
选取两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跨国公司———非金属制品集团E( 表15) 和纸业集团F( 表16) 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两家企业长期专注于“效率寻求型”战略,使得其在长三角地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大多以制造工厂为主。这使得长三角地区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价值链层次始终处于“底端锁定”状态,分支所在城市的产业价值区段也未得到明显提升。
3 结论
本研究运用财富500 强外资制造业企业分支机构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区段的视角,运用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范围内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进行分析,以揭示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的时空演化格局。
结果显示,不同产业产值区段的跨国公司,对区域和城市的产业价值区段的提升作用并不相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分支机构在长三角的布局,具有明显的价值链层次提升的特点,有助于推动区域产业的价值区段的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则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使得该类企业对于区域和城市的产业价值区段的提升作用相对有限。
不同产业跨国公司的区位战略,在金融危机前后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对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尽管新增分支数量显著下降,但是其价值链环节呈现上升趋势,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相比较而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分支机构没有出现明显的价值链层次提升的现象,表明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相对有限。
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前沿,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的时空演化格局是一个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将产业价值区段的视角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方法相结合,丰富了对长三角地区参与全球劳动分工时空演化的认识。只有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观察,才能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也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 Scott A J. Globalization and the rise of city-regions [J]. EuropeanPlanning Studies,2001,9( 7) : 813 - 826.
[2 ][美]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7.
[3][英]彼得·霍尔.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增长[J]. 国际城市规划,2009( 1) : 9 - 15.
[4]Friedmann J. 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J]. Development andChange,1986,17( 1) : 69 - 83.
[5] Sassen S. The Global City: New York,London,Tokyo [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6][美]曼纽尔·卡斯特勒斯. 网络社会的崛起[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 唐子来,赵渺希.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J]. 城市规划学刊,2009,( 1) : 38 - 45.
[8] 董彬.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06,( 4) : 79 - 83.
[9]夏永祥. 城市体系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江海学刊,2007,( 2) : 36 - 40.
[10] 刘志彪. 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中国经济问题,2007,( 1) : 9 - 11.
[11] 刘志彪,等. 服务业驱动长三角[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 刘志彪,等. 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3] 江静,刘志彪. 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南方经济,2009,( 10) : 36 - 44.
[14] 蒲英霞.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09,28( 1) : 161 - 172.
[15] 程开明. 城市体系分布结构与功能联系———基于长三角的实证研究[J]. 开发研究,2010,( 3) : 11 - 15.
[16] 丁永健. 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 赵红岩. 全球价值链下长三角嵌链式的升级模式[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8] 项桂娥,胡鹏.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区域间产业转移机理与特征———以泛长三角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1,( 7) : 45- 49.
[19] 唐子来,李涛. 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体系比较研究: 基于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J]. 城市规划学刊,2014,( 2) : 24 - 31.
[20]唐子来,李涛.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比较研究———基于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J]. 上海城市规划,2014,( 6) : 37 - 45.
[21] 李涛,周锐. 长三角地区网络腹地划分的关联测度方法比较.地理学报[J]. 2016,71( 2) : 236 - 250.
[22]Alderson A S and Beckfield J. Power and position in the world citysystem[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4,109,( 4) : 811- 851.
[23]Wall R S. Netscape: cities and global corporate networks [M].Rotterdam: Haveka,2009.
[24]Dicken P. Global shift-Transforming the World Economy [M].New York: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2000.
基金项目: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高铁对人口流动与城市群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51508108)
* 通讯作者: 张伊娜( 1980 - ) ,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和城市规划。Email: zhangyina@ fudan. edu.cn
作者简介: 李涛( 1982 - )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大数据。
收稿日期: 2015 - 12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