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安:上海如何打造引领未来超大城市发展的标杆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8 浏览量:23

来源:文汇客户端 2021-09-05

把握城市发展历史主动的战略抉择

文汇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身负“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重任的上海,为什么率先提出加快打造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

权衡:我们一直说,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创造。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书写城市故事的连续剧;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现代化进步的历史。用大历史观研究思考城市演进,有助于准确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进而更好地理解城市软实力的历史逻辑和重大意义。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从中国四大古都到11世纪的巴格达,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19世纪的伦敦、巴黎,20世纪的纽约、东京以及21世纪的上海,不同地区、不同形态的城市交替兴衰,其深层逻辑是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历史转换,是城市文明形态从农业城市、商业城市、工业城市再到后工业城市的历史转换,而这个转换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城市能否繁荣,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地、所在区域的重要增长极,根本上依赖于这个城市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时代文明形态、城市形态转换的关节点。

陈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城市发展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建设重在做项目,后来人们发现,项目之外,“环境”也很重要,即制度层面的建设,于是就有了改善营商环境、有了“放管服”改革。但对于上海这座大都市来说,这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功能——对周边城市、在国际上实现怎样的功能。所以,我们现在要全面强化“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功能建设不仅仅是靠物的投入,更要靠人,其中不仅需要高端人才起关键作用,整个城市人口的素质也起关键性作用。

权衡: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较量,尤其表现为中心城市软实力之间的比拼。从世界经济与全球化发展格局来看,城市是联系世界经济的重要枢纽,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首先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互联动。特别是从世界经济地理的板块与构造来看,竞争最激烈的实际上就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比如,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要素的资源空间配置,而这就首先是在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城市的层面展开的,跨国公司、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都会首先集聚在这些城市。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对标的不是一般的城市,而是全球城市——在全球经济空间中是否具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是否具备内在吸引力和竞争力,其实就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标志。

从城市竞争的内涵和发展态势来看,城市硬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遇到了天花板。原来依靠的生产要素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是城市发展的硬件和GDP存量;而今天真正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发生变化,逐渐从这些硬实力转到了软实力。因此,提升城市软实力是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转变动力的历史性抉择。城市软实力作为一种软要素的投入,包括人才的要素、创新的要素、技术的要素,以及各种先进理念的集聚等,这些软要素集聚起来,就形成一种和硬的生产要素相融合的高能级生产要素,软硬要素相互渗透,使传统的硬要素实力更强、质量更高,城市发展的效率也更高。

陈宪:最早的“城市”二字,“城”代表政治,因为“城”就是城堡,起到保护作用;而“市”代表“市场”,人们在一起生活。城市的发展自然会形成人口的集聚、商业活动和产业的集中,对此经济学上有个很重要的解释,就是“规模效应”。这种“规模效应”需要硬实力的支撑,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产业,以及发展这些所需的科技等。这些硬实力更多是靠“物”的投入和消耗,它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到了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的发展最终靠的是“人”。因此,怎样提高“人”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通过自身学习提高能力,就会产生一种递增效应。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软实力”,是因为它能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可持续,让硬实力更强,如虎添翼。

软实力与硬实力双向赋能

文汇报:从上海发展的内在需要看,要成为“开路先锋”“排头兵”“实践范例”,应如何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

张兆安: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市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城市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上海,人们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硬实力使城市强大”。而软实力和硬实力是相对应的,两者相互作用,我们今天叫“双向赋能”。全球城市的成长都存在这个发展规律,或者说“倒逼”机制。“五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就对未来上海软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提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可谓正当其时。

陈宪:200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的统计委员会通过了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SNA2008”。与“SNA1993”相

比,“SNA2008”修订的最重要特色是研发的资本化核算,研发投入不再是一项被计入成本的中间消耗,研发累积形成的知识存量,被视为构建未来优势的重要资本,反映着一国(地区)知识生产状况和创新潜力,被认为是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一次修订。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纷纷修改GDP统计办法,把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机构的研发支出,电影、电视栏目、歌曲唱碟等娱乐、图书、文学及其他文化艺术原创支出等“无形资产”都作为固定投资纳入政府统计。软实力计入GDP,折射发展理念之变。

在软实力方面,按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定位,上海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五个中心”建设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全球资源配置这一核心功能发展不充分、核心竞争力不强。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作为贸易中心,上海虽然已经成为全球的订单中心和物流中心,但国际贸易中心中最顶端的功能,贸易结算和清算业务,目前主要是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作为航运中心,上海的港务运输全球第一,但真正配置航运资源的高端航运服务还有很大的不足。  这些都与软实力的短板有关。因此,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参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定,通过规则引领力掌握话语权。

张兆安:上海要具有世界影响力,就要有参与度。从国内来讲,中央要求上海在各方面的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是软实力的输出。从国际来讲,参与治理是话语权的体现,但这还是要从一个个具体的点上做起。我举个例子。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市场,但铜的定价权一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在参与铜的定价。上海有了这类交易平台,就是参与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有意识地去找到新的切入点,结合“新片区”“引领区”建设,主动去参与国际治理,扩大“上海价格”“上海标准”“上海方案”的影响力。

权衡:上海城市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内涵,就是城市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而这个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的就是城市技术创新、生产率、资源配置效率表现出来的城市软实力,因为这些方面与制度、管理、人才、环境等软要素密切相关,这也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创新。另一方面,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城市软实力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因为,当城市硬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消费也开始升级,逐渐转向对城市文化、旅游、生态等软性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从目前发展来看,软需求在消费方面的潜力巨大,而只有不断提升软实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消费升级转型,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提升城市软实力,实际上是为城市硬实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加速器”。

张兆安:嗅觉敏锐的企业能够看到老百姓的消费需要,像成立于上海的拼多多,就专注于下沉市场,提高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渗透率;盒马鲜生同样诞生于上海,开辟了新的零售模式。这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感受到城市美好生活的新型消费模式,其实就是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座城市的“个性”。上海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这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更在于服务自我的同时,服务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服务全中国,乃至积蓄力量服务全世界。能不能做好服务,同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同制度的改革完善都是密切相关的。上海是为各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供服务——通过上海这个桥梁,也即上海特有的规则制度、管理体系、平台网络等,为全中国起到与全球市场战略链接的作用,参与全球价值的分配。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本

文汇报:从“乡土中国”到“城镇中国”,从城市到城市群,从“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到人民城市,如今,上海又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中国城市发展道路为我们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带来怎样的启迪?

权衡:我们今天讲“中国式现代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式的城市化,是城市硬实力与城市软实力并举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我们通常说,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在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城市化,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城镇化之路,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奇迹。

真正高质量的城市化是强调城市的硬要素与软要素共同投入的,包括对城市精神气质和品格的培育,以及营造城市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式城市化发展,就是要推动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发展,在软硬实力彼此提升中推动城市化高质量发展。这种软硬实力兼具的城市化,就可以有效防止传统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极化现象、不平等现象、环境污染现象等,从而更好地体现在超大规模人口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城市化,实现人人参与的城市化,实现人人共享的城市化,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化,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城市软实力,实际上是探索中国式城市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路径。

城市软实力的背后也体现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也有助于开辟人民城市建设的新境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凸显了人民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体现了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即城市建设为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要。因此,提升城市软实力,强调人人都是软实力的参与者,人人都是城市软实力,这就极大拓展了人民城市这一重要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

陈宪:曾有一位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专家讲过:世界上伟大的城市,不是因时代的变迁而实施变革,而是充分理解变革的重要性,首先自我变革成为示范领导城市。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四个放在”,上海率先定义城市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上海提炼概括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正是城市软实力的内核所在。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这个伟大实践将催生一座引领未来超大城市发展的典范标杆,一个全面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气象的重要窗口,一个中国链接和影响世界的重要纽带,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