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安:自贸试验区: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和“压力试验”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07 浏览量:22

来源:南海学刊

自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中国在东西南北中广阔的范围内,已经形成了“1+3+7”共计11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整体发展态势。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转型发展大局,高瞻远瞩、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十分及时地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进一步彰显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尤其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成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风向标,也为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经验和样板。

一、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历史背景

一般来讲,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主要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根据国情需要设立了一些自由贸易区,总数大约在1200多家。这些自由贸易区大小不一、内涵丰富,具有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功能,如转口集散型,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储型等,又如实行双边自由贸易、多边自由贸易等。

从全球来看,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早在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产业分工的发展,跨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跨国经济合作不断增加,全球自由贸易初现端倪,且在时代进步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直至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已形成两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一是由于国际分工明显增强,比较优势日趋突现,全球各个地区和各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不断深化,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推动了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二是全球各个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的逐渐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各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之间自由贸易的加深,呈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可以说,全球一系列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不仅成为一些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成为这些国家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对中国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要打造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一方面,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沿着改革和开放的两条主线往前推进,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整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通过不断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也就是说,有了改革,才有了开放。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发展经验。但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需要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来倒逼改革深化。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转型的现实态势,对中国的改革深化和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从全球来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尽管有所复苏,但低迷状态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其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尤其不容低估,而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方面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中国随着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不断扩大,经济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也越来越需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与国际最高标准和国际最高水平接轨。从国内来看,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动能转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能级提升、三期叠加矛盾化解等,都需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得以解决。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可以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和国内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需要。因此,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中国改革开放的“升级版”,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与此同时,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要进行中国扩大开放的“压力试验”。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之后,进一步推进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仍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通过扩大开放形成新的开放性经济体系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推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以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内涵进行全面的“压力试验”,在取得成效和经验之后,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进。这种试验,既是积极的,也是稳妥的;既是开创性的,也是可复制的;既能够让全国各地分享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改革开放红利,也能够更好地推动全国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国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已经有一大批经验复制、推广到了全国。2018年5月下旬,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上海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结合各自功能定位和特色特点,全力推进制度创新实践,形成了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此次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共30项。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改革事项27项,在特定区域复制推广改革事项3项。因此,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成效越显著,经验越丰富,做法越成熟,就越能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也越能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核心任务

按照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通行规则、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国情,以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最核心的任务是要达到“五个化”。

(一)投资自由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双重推动下,全球贸易自由化直接带动了全球投资的自由化。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功能往往与国际投资功能相辅相成,而投资自由化反过来又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离开了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全球的各类自由贸易区内,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投资自由化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涵,或者说,没有投资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功能的发挥必然会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项首要任务,是进一步推进投资自由化。

(二)贸易便利化

顾名思义,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全面推进贸易的便利化。没有贸易便利化,就不可能有贸易自由化。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必须简化程序,减少乃至消除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各种障碍,降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便利的贸易体系,进而为贸易自由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全面构建起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

(三)金融国际化

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规律来看,一方面在自由贸易区内,无论是投资自由化,还是贸易自由化,都离不开金融的全面支持,也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国际化。金融的国际化对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在自由贸易区内,金融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因此,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开放度必将进一步提高,而一些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的举措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逐步推进和实施,也必会有力地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乃至中国金融的国际化程度。

(四)管理规范化

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建立一套与其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特征,就是管理的规范化。同时,自由贸易区管理规范化应该与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与国际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接轨,从而保证自由贸易区得到健康稳定地运行。因此,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开放型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管理制度,而政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要有显著提高。

(五)保障法制化

自由贸易区建设,法制保障十分重要。这是因为,自由贸易区内外的制度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有的经营领域或经营行为在自由贸易区内是可以的,但在自由贸易区外也许是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制定一些具有自由贸易区特点的法律法规,以保障自由贸易区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所有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都应该做到于法有据;所有的投资和贸易活动,也都应该得到相应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

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近五年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充分发挥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示范作用,并且为全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成效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一)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扩大开放的同时,也改革了长期以来实行的投资审批制,推行备案制,大大释放了投资浪潮。以备案为主的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全面实施。在外商投资方面,自贸试验区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相继出台了2013版(190项)、2014版(139项)、2015版(122项)、2017版(95项)的负面清单,取得了明显效果。2014年3月,成立仅半年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新设企业77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约占8%。时隔四年,2018年初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新设企业共计5.2万家,区内共有企业8.7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9450家。在境外投资方面,自贸试验区对境外投资也实行了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通过完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使得境外投资便利度明显提高,进而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二)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点是推动贸易便利化

自由贸易试验区确立了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基本建立,海关和检验检疫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大通关建设深入推进,并且为全国推行贸易便利化创造了经验。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面,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参与部门增加到20个。在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方面,以信息化监管为主、海关现场监管为辅的基本架构基本建成,实现了从“物理围网”到“电子围网”的改变,并且已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常态化运作。例如,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海运空运进出境时间有望继续压缩,在保税片区诚信企业中,实现95%海运货物的港口作业和通关申报合计出境时间不超过2小时、进境时间不超过2天,95%空运货物的机场作业和通关申报合计进出境平均时间不超过12小时。海关、国检等部门推出了“先进区、后报关报检”“十检十放”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举措使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保税区进出境时间较全关水平缩短78.5%和31.7%,企业物流成本平均降低约10%。在贸易便利化监管制度优化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了“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监管制度,推出“先进区、后报关”、国际中转便利化改革举措。此外,国际航运发展的国际中转集拼、沿海捎带业务、启运港退税等功能性政策试点已经逐步开展。

(三)金融开放制度的创新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自由贸易账户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实现了资金跨境流动的“一线审慎监管,二线有限渗透”,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稳定推进。例如,到2018年2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开设已有7万个,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内,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还将继续扩大FT账户的适用范围,拓展其功能,为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开放度也进一步提高。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沪港通”顺利启动,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成功设立,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加速集聚。此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金融监管和防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每一项金融开放创新措施推出的同时,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管制度,构建跨部门的跨境资金检测和应急协调机制,形成了信息共享的金融综合监管模式。

(四)政府监管制度创新适应了开放型市场经济发展

例如,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在全国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等,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加快完善。又如,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率先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三加一”改革,在知识产权领域推广“三合一”改革,推进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企业年报告示制度及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初步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等基础性制度基本建立。再如,政府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实现由原来在99个窗口分别办理18个审批部门、129项审批事项,向每一个窗口综合办理转变

(五)法制保障制度创新紧紧围绕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展开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立法引领改革的局面基本形成,法律保障作用突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程中,由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暂时调整了外资三法有关法规规章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实施,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上海市人大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保证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于法有据。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司法保障和争议解决机制基本建立,自贸试验区法庭、知识产权法庭等相继成立,自贸试验区仲裁院已经投入运行,商事调解机构加快入驻,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也已初步形成。

综而观之,近五年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了先行先试和示范带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来,已经在制度创新方面创造了一系列的经验,并且有很多经验已经复制、推广到了全国,不仅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也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坚持了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需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为中国扩大开放进行“压力测试”,实践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经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是坚持了市场导向和政府作用。实际上,由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了政府作用,才取得了预期的目标。四是坚持了于法有据和有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建设必须坚持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改革和开放,进而充分发挥法制引领和推动作用。五是坚持了目标导向和攻坚克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明确的,但在推进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艰难险阻,这就需要把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尤其需要在不断破解问题瓶颈和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实现预定目标。六是坚持了顶层设计和自主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关键在于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制定的总体推进方案,但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也需要与地方自主改革紧密结合,使得中央和地方能够形成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七是坚持了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因此,如何处理好扩大开放和控制风险的关系尤为关键,更需要构建起高效协同的风险防控体系。

四、对海南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若干思考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这意味着,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大家庭中,海南省将成为全国区域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乃至自由贸易港,标志着海南省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将为推动海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释放新活力,对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海南省如何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

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和整体部署的前提下,积极谋划好地方的自主改革,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整体推进格局。从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中央的总体部署下,一些自贸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面对碰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不仅直接推动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而且对地方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进行了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注册资本改实缴制为认缴制,并且很快地复制推广到了全国,使得近年来全国的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数量大幅上升。又如,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浦东新区率先进行市场监管制度改革,把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管理进行“四合一”改革,统一合并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市场监督管理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充分借鉴国内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熟经验

与全国其他11个自贸试验区一样,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一般规律展开建设。同时,要充分学习借鉴国内“1+3+7”各个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成熟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在这些建设发展经验中,有的经验海南可以拿过来直接使用,有的经验可以根据自身定位和试验内涵进行再创新,当然,海南也完全可以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现实,根据自身特点去创造一些新做法和新经验。

(三)充分体现海南发展的区域特色

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中,海南省的区域特色非常明显,也十分独特,如区域面积大、特色资源多、岛屿经济体等特点。这些区域特色,实际上就是海南的比较优势,需要海南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可以紧密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展开。根据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2017年海南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6745.01万人,其中过夜游客为5591.43万人,一日游游客为1153.58万人;旅游总收入也达到了811.99亿元。这充分说明,由于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海南旅游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国内外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一步,完全可以借助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海南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整体规划和错位发展相结合

一方面由于海南将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自贸试验区,因此,首先必须切实做好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好全方位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进而在顶层设计上进行统筹协调,予以全面推进,体现整体优势。另一方面,考虑到海南全省现实的东西南北中的发展格局,因此在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还应该积极实施错位发展。例如,各个城市和各个区县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聚焦重点方向、重点目标、重点领域。又如,不同的产业发展区域应该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突出产业特色,可以针对旅游特色、会展特色、港口特色、农业特色、制造业特色、生态特色等,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找准位置,体现优势。

(五)切实补好全省发展的短板

海南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乃至自由贸易港建设,预示着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再一次面临一个重大战略机遇,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海南在未来发展进程中还需要切实补好一系列的发展短板。这些发展短板,突出表现在经济结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科技结构等方面仍然还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破解。例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各类专业人才缺乏,因此,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这就需要海南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契机,大力引进各类外来人才,同时大力培养和使用好本地各类人才。又如,由于海南是岛屿省份,与外部连接的交通通达能力显然还不够,自贸试验区建设必然会迎来大量的人流、物流等,因此,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升通达能力是必然选择。

注释:

①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3个自贸试验区;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又批复成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7个自贸试验区。

②黄树彬.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因素分析[J].中国商论,2011,(23).

③如世界贸易组织、欧盟、非盟、东盟等,又如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东盟10+3经济组织(东南亚10个国家+中韩日)、东亚经济组织联盟(中韩日朝蒙5国),以及中国-南非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等。

④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有了长足进步。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名全球第二,对外贸易排名全球第一,外汇储备也排名全球第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28日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总量达到82.7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

⑤新华社.上海等11个自贸区经验全国推广[N].解放日报,2018-05-24(3).

⑥葛俊俊.上海自贸区:四年新设企业5.2万家“这里是种苗圃不是栽盆景”[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312/c1001-29861081.html,2018-03-12.

⑦葛俊俊.上海自贸区:四年新设企业5.2万家“这里是种苗圃不是栽盆景”[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312/c1001-29861081.html,2018-03-12.

⑧张韵.深化自由贸易账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有什么新突破?[EB/OL].http:∥www.mrjjxw.com/articles/2018-02-27/1194494.html,2018-02-27.

⑨中国政府网.李克强为何这么重视“一网通办”?[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4/10/content_5281420.htm,2018-04-12.

⑩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2017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hainan.gov.cn/hn/zt/szrdl/2018hnslh/2018lhdt/201801/t20180124_2536344.html,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