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十分严峻,稳定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一要务。从短期来看,稳定经济增长需要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但投资增长仅仅依靠财政和国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启动民间投资是必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关注民间投资,实际上就是关注经济增长。当然,推动民间投资增长还得“综合施策”
关注民间投资增速回落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全国 GDP同比增长6.7%,没有突破6.5%的底线,仍然保持在合理的增长空间,呈现出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向好的基本态势。与此同时,市场人士也关注到了我国民间投资增速1-6月同比增长2.8%,比1-5月又回落了1.1个百分点。
为什么要关注民间投资? 这是因为:一是面对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速度,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投资增速下降过快,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民间投资占比已经超过了60%以上,民间投资增长的回落,就会带动整个投资增长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三是民间投资增长的回落,说明民间资本对未来经济发展仍然在观望等待。
为什么民间投资会出现回落? 归纳起来:一是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密切相关。由于发达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增长阻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欠佳,尤其是出口形势比较严峻。二是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在“三期叠加”的情况下,新旧动力转化仍在进行,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制约了民间投资增长。三是与民营企业发展状态密切相关。由于受到“需求萎缩,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一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困难,融资难、用工难、创新难、转型难、成本高、税负重等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再加上“脱实向虚”的市场倾向,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动力、能力、活力。
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十分严峻,稳定经济增长仍然是第一要务。从短期来看,稳定经济增长需要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但投资增长仅仅依靠财政和国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启动民间投资是必然的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关注民间投资,实际上就是关注经济增长。当然,推动民间投资增长还得“综合施策”。
一要“完善政策”。多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确实推动了 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但也应该看到,有些政策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完全落地,其中有一些政策“不接地气”的原因,也有固有的利益格局很难打破的原因。因此,可以进行必要的评估,凡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具体措施的、凡民间投资不能真正得到实惠的政策,还是少出或者不出为好。同时,也要打破一些固有的利益格局,否则,民间投资的动力就会受到抑制。
二要“拆除门槛”。越是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越是要拆除影响民间投资的各种门槛。目前,尽管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民间投资依然不时遇到“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顽疾的阻碍,要么望而却步,要么转投境外。对此,不妨加快建立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逐步消除各类显性或隐性的门槛,真正做到民间投资“法无禁止即可入”。
三要“打开大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门不敞也是民间投资下降的一个因素,尤其在一些垄断领域,民间投资成了“死角”。应该说,垄断领域长期以来利益格局坚固,在此情况下,即使政策有所放宽,民间资本在短时间内恐怕也不敢贸然出手,除非政府给予民资更优惠的政策。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
增强企业家信心是关键
四要“腾出空间”。应在宏观层面上对民间资本进入的空间进行必要的规划,并且让民间资本同国有资本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当前,可以推进PPP模式为抓手,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热情。当然,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中央总体精神,结合各地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或操作规则。
五要“营造环境”。首先要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如降低社保成本、减轻税费负担、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加大职工培训补贴等。其次要在全国范围内允许民资兴办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不仅可以为民间投资开辟新领域,而且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要构建有利于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
六要“增强信心”。民间投资增长与否,关键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决心;有没有投资决心,关键在于有没有发展信心。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如何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对于推动民间投资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抓好两个重要环节。其一,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在“亲”和“清”两个字上下好功夫,让企业家有发挥市场才能的充分空间,而不是去寻租套利。其二,要切实保障企业家的权利,包括知识产权、财产安全,使其能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