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丨让美丽中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24 浏览量:23

来源:中国低碳网

“三个前所未有”是形容我国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10月21日上午,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再次提及这一组“前所未有”。

在“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中有一组数据,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我国已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也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组数据的变化离不开一场久久为功的战役——污染防治攻坚战。

高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进行。

锚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硬指标,党中央将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各地也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层层压实责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大会蓝’变成北京的‘常态蓝’‘天天蓝’。”

“今年1—9月,河北省的PM2.5平均浓度为34.2微克/立方米,所有市都已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的后十。”

“经过不懈努力,天津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已经超过了70%。”

京津冀三地坚持“同呼吸、共命运”,打破地域限制,采用“集团式”作战方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黄浦江、苏州河这“一江一河”如今已成为上海最新的“城市名片”,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浩渺东海。一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道出了这里的无限山水风光。

安徽省马鞍山市痛下决心对滨江地区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越来越多的人在讲,长三角地区发展越来越快,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上海代表团发言人的心里话,也是长三角地区老百姓的共同感受。

放眼神州大地,三秦大地绿意盎然、太行以西变“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一个个重点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绿色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深入:三大攻坚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坚决向污染宣战”这一冲锋号自吹响以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接连打响。

将近十年的持续攻坚,“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

数据更有说服力: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

蓝天之下,有二十大代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不锈冷轧厂冷连轧作业区班长牛国栋的努力:“太钢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0年,太钢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第一家包括焦化工序在内的超低排放A级企业。”

地表水I类—Ⅲ类断面比例达到84.9%,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1.2%。

碧水之中,有二十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丽琳的见证:“通过十年的环境治理,汾河现在清水复流,两岸景秀,再现了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给老百姓带来了最切实的获得感。”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净土之上,有二十大代表、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的行动:“十年来,我们坚决整治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全面完成保护区内179个矿业权、水电站、旅游等项目分类整改,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我国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答卷。

广度: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在发生着变化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这句话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宏大的图景。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个具体的地域、行业,美丽中国便会开始变得生动可感。

在城市,江苏省盐城市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统领,盐碱荒滩变成林海绿洲,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获“三个全省最优”。

在乡村,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茶坪村,农舍俨然、果树飘香,凉亭荷塘清幽。近年来,茶坪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动村民动手“三清一改”美化院子,成为游客纷纷前来打卡的网红地。

在企业,中石化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所在的白鹭湖管理站,为了保护毗邻湿地公园的绿树碧水,工作人员每天用至少两个多小时对地面、设备流程进行清洁维护;油井作业大修时,从井口到值班房的地面上最少要铺两层防渗垫,保证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外排……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改善,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幸福感,另一头也让自然得到了休养生息。

对于个人,“未来咱老百姓生态环境保护上的获得感将会越来越强。”济南市民、资深“跑友”王玉昆说:“现在,山东‘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日子越来越多,绿道也增多了,很多朋友都加入户外跑的队伍中来。”

对于自然,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云南野象旅行团北巡,“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藏羚羊繁衍迁徙,白洋淀鳑鲏鱼等土著鱼类逐渐恢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

十年来,全党全国建设美丽中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翟青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下一步,我们会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新进步,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