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热议“双碳”务实推动碳中和目标落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31 浏览量:16

来源:中国低碳网

“在世界能源格局不断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平衡好与安全、发展的关系?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先立后破。”在3月29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中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不仅提出目标,而且采取了扎扎实实的行动。

赵辰昕介绍,中国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采取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使供电煤耗大幅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超过12亿千瓦,与美国全国发电总装机规模大致相当,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规模均为全球第一;三是不断夯实能源安全基础,经过探索、实践,在安全替代的情况下实现能源转型,包括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等。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均已确立碳中和目标,但在落实过程中面临不少挑战。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认为,在推进减碳减排时,二氧化碳价格、税收、补贴、配额等价格工具和非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与目标相对应,要设计一个目标函数,寻求实现多个目标和多种工具的最优协调。此外,他表示,未来的碳市场和碳市场衍生产品的发展和监管是金融界非常擅长的领域,金融机构应该助力把碳市场建设好、运行好,推动形成这种最优协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发展转型金融首先要明确概念、制定标准、完善配套措施。”宣昌能说,人民银行对转型金融进行了初步界定,其所支持的经济活动或企业有四个特征,即对减缓气候变化有显著贡献,对生态保护等环境目标无重大损害;符合“双碳”目标和《巴黎协定》减碳目标;能效要达到标杆和先进水平;对转型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要有预案。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尽快出台和落地,完善碳核算、环境信息披露等基础性安排,丰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

企业如何围绕实现碳中和设定好短期和长期目标,也是当天讨论的热点之一。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认为,整个化工行业都要承担起减排责任,并做好循环再利用。“我们在十年前就开发了如何直接从化工厂捕获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技术,同时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捕获工具,每年可捕获5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其中很大一部分被循环再利用,产生其他的化学产品,化工行业要继续发展类似的技术。”

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认为,建筑行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比较容易通过简单现成的技术解决,关键在于提升各方的重视程度。“建筑行业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属于比较落后的材料,如果用钢结构或者不锈钢结构代替,不仅建筑的寿命能延长几倍,将来的废弃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在建造方面减少60%至70%的碳排放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