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拜新闻
针对“双碳”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体系中不甚完善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平阳县基层委员会副主委陈爱珠向正在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双碳”教育的建议。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基础教育领域还存在政策空白。”
陈爱珠表示,以浙江某地市基础教育领域调研为例,其市、区(县)教育部门对各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双碳”教育,考核目标没有统一规定。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也缺少专业的“双碳”教育课程和教材,相关知识只能通过综合实践课渗透。同时,目前国内各师范院校几乎未专门设置“双碳”教育专业。陈爱珠建议,教育部门应将“双碳”教育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统一部署、协调,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双碳”教育课程,依据不同年级和年龄特点,规定一周一次或双周一次的“双碳”教育课,并明确各年级课程目标。
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借鉴市面较为普及的“双碳”知识读物,开发全国统一的、针对不同年级的“双碳”教育系统教材,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地学校根据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多样化的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其次,由于“双碳”教育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短时间内全国中小学校配齐专业的“双碳”教育教师并不现实,因此陈爱珠,一是把“双碳”教育的相关知识模块纳入师范生日常体系学习范围。
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充实教师的“双碳”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如可考虑定期对相关授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学校与企业间联动,进行经验交流等。针对“双碳”教育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陈爱珠认为,教育部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进一步提高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实施倾斜性的教育政策。同时加强城乡教育交流轮岗机会,如可由区县教育部门建立定期轮岗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教师城乡轮岗交流,一方面乡村教师可以学习到城区学校“双碳”教育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城区教师可以为农村学生带来新的教学体验,结合不同授课方式提升乡村学校“双碳”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