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拜新闻
上海举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邀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情况。示范区总规由沪苏浙两省一市共同组织编制,自然资源部全程指导,从2019年7月启动,到2023年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历时三年多,无人区里走新路,来之不易、影响深远。
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后,首部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为其它地区编制和实施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第一,目标与战略。一是指导思想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集中落实、系统集成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率先探索跨行政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二是目标定位上,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同时,围绕“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总体目标愿景和五个分目标维度,三是空间战略上,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突出“四个坚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基底硬约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减少。转变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土地增量规模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落实建设用地“负增长”,通过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发展方式转型。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好风景促进新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塑造江南文化品牌,加快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集中落实、系统集成、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引领性范例。
坚持多中心、网络化、融合式空间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不搞集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推动大中小城镇和乡村的集群式协同发展。强化交通立体网络和复合枢纽支撑,提高交通网络的链接效率。
延续江南水乡空间肌理,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河湖田镇村”融合共生的水乡单元。坚持跨界协同、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和制度藩篱,明确共同的规划管控底线与标准,强化区域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毗邻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享,建立标准理念统一、资源信息共享、管理执法一体、协商保障有力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第二,空间布局和规划策略。一是强化底线约束,锚固“三区三线”国土空间基底。规划明确,到2035年,示范区耕地保护目标为76.6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6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3.32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47.6平方公里。落实建设用地“负增长”总体要求,到2035年,示范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03.6平方公里以内,国土空间开发强度33.3%,规划建设用地实现减量15.7平方公里。
把先行启动区建设成为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地、跨界融合创新引领的核心区、世界级水乡人居文明典范的集成引领区。同时,规划明确,要严格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管控,划定文化保护控制线,确保安全底线,强化各类风险的空间应对。二是打破行政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筑牢生态基底,打造生态绿心、清水绿廊、蓝色珠链,。聚焦先行启动区,强化总规的有效传导,划定“水乡单元”,细化功能和空间布局。三是突出生态绿色,全面落实“双碳”战略要求。着力扩大蓝绿空间,实现“优蓝扩绿”,河湖水面率由20.3%提升至20.61%。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国控断面优III类比例100%,太浦河水质达到Ⅱ-Ⅲ类。落实“双碳”战略。
同时拓展生态碳汇空间,提升碳汇能力。四是强化创新功能,构筑“研-学-产”共进的空间载体。建设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核引领、三城支撑、多点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建设高能级的产业基地,吸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生态环保等产业布局,五是深化互联互通,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建设风景道、蓝道、绿道等特色交通系统,到2035年,风景道长度不低于300公里,骨干绿道长度不低于700公里,蓝道长度不低于200公里,绿色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80%。六是强化优质共享,统筹推进公共服务高品质发展。促进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共建共享,同时,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高水平打造国际运动平台。
第三,规划实施保障。一是落实“一张图”全过程管理。在示范区统一建立“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一基础底板和用地分类,统一规划基期和期限,统一规划目标和核心指标。搭建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底板、入库标准、交互应用、管理机制等一体化整合。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及时维护制度,执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重点领域专项评估组成的监测评估机制。二是实现规划土地一体化管理。由执委会统筹使用,按程序予以落地。对于先行启动区内跨省域的铁路、轨道交通、省级以上道路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在示范区内统筹支持予以保障。
健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任务、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任务挂钩机制。由执委会联合两区一县政府制定存量土地盘活工作方案,协调年度存量盘活任务、土地储备计划、出让计划,并推动实施。三是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同时,建立生态环保、互联互通、产业创新、人居品质四个类型的“项目库”,形成分类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