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推进绿色价值链发展

来源:宁波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30 浏览量:58

吉利汽车集团极氪智慧工厂车间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速,全球价值链绿色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紧迫性也在逐步增加。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列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点内容。去年11月,《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暨全球价值链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绿色和可持续价值链的构建成为报告及论坛的重要议题。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产业碳排放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且相互关联,绿色价值链是围绕产品和服务,在设计、研发、采购、制造、物流配送、销售、服务、消费以及产品使用和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环节,践行低碳环保运作所形成的链条。绿色价值链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整个价值链的碳足迹,从而直接推动碳排放的减少,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发展绿色价值链,既要有企业的能动性又需要政府的推动力,要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主动性,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强链增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绿色价值传递的高效性,标准引领带动价值链整体升级,引入金融活水助推企业抢占全球绿色价值链高端。

A 发挥大企业的“链主”作用,实现绿色价值链整合

围绕“双碳”目标,引导“链主”企业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实现减排、低碳。鼓励“链主”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进行,建立碳足迹追踪分析系统,建立产业链备份方案或替代清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促进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例如,比亚迪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之后,宣布停止燃油车的整车生产,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生态闭环,实现能源从获取、储存到应用的绿色价值链布局。目前,比亚迪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的核心技术,价值链上的垂直整合度高,已经拥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认证企业、3家清洁生产认证企业,并打造建设了国内首个汽车品牌企业零碳园区总部与云轨云巴,实现碳减排约25万吨。吉利汽车集团推出的内部创业的扶持制度—Spark项目(从项目孵化到项目毕业到产业整合的项目服务平台),依托内部新能源汽车孵化平台,通过绿色价值链上下游的产业布局加快企业整体战略转型升级,累计输送新能源汽车相关项目60余个,平台成功培育一级供应商19家、二级供应商6家。

B 引导“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在绿色价值链中卡位入链

“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对发展绿色价值链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引导“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卡位入链,形成密切协作、一体联动的绿色价值链生态系统;支持“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的成长发展,引导其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鼓励“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优化价值链上中下游企业绿色技术研发、绿色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绿色价值链韧性。

C 重视数字化在绿色价值链整合中的作用,推动价值链体系构建

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收集关于生产过程、能耗和排放的数据,提升环保监控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资源分配与利用,降低价值链中能源使用;使用区块链技术提高供应链透明度,确保原料和产品的可追溯性;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实现更精确的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减少过剩和缺货;通过创建智能工厂,利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建立了每款车型的碳基线盘查和“碳索”数据库,帮助供应链实现绿色化,形成涵盖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使用以及报废回收全阶段式的碳足迹管理。

D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认证、制定绿色标准,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强化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开展绿色产业标准体系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统一构建以绿色产业评价标准子体系为牵引、以绿色产业的产业支撑标准子体系为辅助的绿色产业标准体系。例如,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的推动下正式落地,《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规则》颁布,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就意味着满足了资源节约、环境无害、消费友好等方面的特性要求,积极引导企业申请绿色认证,不仅在国内能收到带有绿色产品标识的快递,而且带有中国绿色产品标识的快递包装还将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出口商品走向世界各地。

E 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对企业绿色转型给予强力支持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价值链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要强化绿色项目政银企对接,从机制建设、服务体系、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升转型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企业朝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有关产品,推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发展,如推出低碳贷、区域碳权和碳配额抵质押贷款等绿色金融贷款产品;引导金融机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与绿色科技公司合作,开拓“科技+企业+绿色价值链”赋能场景,针对科技型绿色企业、转型主体等,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引导保险机构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绿色产品安全责任险等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丰富绿色保险品种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