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山西是资源型经济省份和碳排放大省,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论述,要着重从七个维度考量研究,以实际行动赋能山西“双碳”目标的高效达成。
从“发展规划”维度上看,应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市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从“实现路径”维度上看,要加快推进“双向发力”。一方面,煤炭行业做“减法”。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工作,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实施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深化煤炭生产节能降碳行动,不断提升煤炭先进产能,优化绿色智能开采,实现煤炭行业绿色转型发展。另一方面,能源结构做“增量”。加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努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加快开发利用氢能、地热能,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聚力打造山西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加快布局攻关一批能源领域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发展方式”维度上看,要锚定“先立后破”的发展逻辑。从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着眼,把该“立”的“立”起来。把山西新型能源发展规划建起来,把多元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起来,把能源安全牢牢抓在手上。在此基础上,把该“破”的“破”除掉。尽快调整优化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尽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低端产业,尽快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惯性等。
从“产业结构”维度上看,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发展与减排是相辅相成的,要相互促进、共同推进。要根据山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于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推动其快速发展。同时,要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二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有效路径。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努力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符合“双碳”愿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着力做好“绿色”文章,加快推进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加强产学研融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助推绿色产业发展。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开发区等有效抓手,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
从“实施节奏”维度上看,要以我为主稳中求进。从当前发展看,要实行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进行,以产业转型发展为契机,加快推进山西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从长远发展看,应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科学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形成符合山西发展特征的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低碳出行,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着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等。此外,要大力发展山西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要健全地方性法规,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协调。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从“工作力度”维度上看,要协同发力凝聚合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山西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全力以赴,协同发力,一要在“调整、保护、节约、控制”四个方面协调用“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节约能源资源,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聚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二要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聚力蓄能,久久为功”的耐久性结合起来。“双碳”目标既是一个紧迫任务,也是一个长期任务,践行“双碳”承诺,付诸行动要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践行“双碳”承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有序支撑“双碳”愿景的山西行动,同时也需要统筹规划、科学施策、协同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聚力蓄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从“统筹组织”维度上看,要坚持“一盘棋”思维,统筹行动。一要“强”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完善顶层设计,做好政府引导,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落实举措,发挥制度优势,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碳达峰。二要“严”考核。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纳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三要“防”风险。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确保安全降碳。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处理好“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之间的关系,对于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至关重要,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全局观念与系统观念,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双碳”指标纳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山西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