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西建设离不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未来几年,我省在城乡建设领域为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美丽山西建设任务落实?5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等单位负责人就《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省发展改革委:高质量推进“双碳”工作
《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闫中立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开展碳达峰山西行动,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协同推进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高质量推进“双碳”工作取得实效。
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积极探索转型路径。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遴选确定了首批8个试点单位创建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积极探索零碳矿山、零碳开发区和传统产业深度降碳模式,为全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经验。加强能耗双控和资源节约。大力开展重点行业节能改造,协同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把能效水平作为首要准入条件,确保新上项目能效达到标杆水平。择优选择25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创建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引领带动全省各类园区不断提升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水平。
省工信厅:抓好工业绿色化转型
美丽山西建设离不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晓蕾介绍,绿色化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有力支撑。
省工信厅将继续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较高、节能带动作用明显的行业,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对标能效标杆,持续提升能效水平,从产品、能源、原料、工艺等方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鼓励电子、机械、数据中心等行业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改造。不断激发绿色化改造内生动力,走好走实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实施制造业领域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钢铁行业、有色行业、建材行业、焦化行业等行业加快工艺技术改造,不断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水平。提高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贡献工信力量。
省自然资源厅:强化美丽山西资源保障
自然资源是美丽山西建设的重要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武耀文表示,省自然资源厅将切实优化美丽山西空间格局,加快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推进专项规划编制,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河湖水域空间保护范围划定及管控试点。厚植美丽山西生态底色。严格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审查论证,完善一般生态空间、黄河滩区差别化用途管制机制。规范矿业权人基金缴存和生态义务履行,对矿业权人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形成制度约束。打好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强化美丽山西资源保障。开展用地保障提速增效行动,引导土地要素向重大转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开发区倾斜。推进批而未用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达标提效,推进“标准地”向开发区外围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扩围。培育美丽山西发展动能。优化整合非煤资源,实现非煤矿山总量减少、结构优化。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对符合条件的煤炭矿业权增列煤层气探矿权,增加煤层气勘查基金比重,推动增储1200亿方以上。
省住建厅: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
城乡建设是实现美丽山西的重要领域之一。省住建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学锋介绍,近年来,省住建厅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156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554.94万立方米/日,平均负荷率71%,污水处理能力总体满足“八分饱、有余量”要求;全省11个设区城市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12座,处理能力1.93万吨/日,实现了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全省76条设区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成,基本实现设区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十四五”以来,我省建设绿色建筑5045.93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20年的73.66%增长至2023年的97.09%;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056.71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20年的18.7%增长至2023年的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