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第二届高等学校碳中和人才培养交流会”在我校徐汇校区隆重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环境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环境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同济大学段宁院士、徐祖信院士,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孙丽丽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徐春明院士,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杨为民院士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慧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汪华林院士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主持。
本次会议由环境专业教指委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协办。环境专业教指委委员代表及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碳中和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图片说明:王慧锋副校长致欢迎辞
王慧锋向与会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她表示,“双碳”工作已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双碳”目标,学校先试先行,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经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布局,在推动“双碳”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她希望此次交流会能够为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碳中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人才校企联合培养路径,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新型工程教育观,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图片说明:贺克斌院士致辞
贺克斌代表环境专业教指委对筹办和支持本次交流会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出,当前全球实现碳中和尚面临巨大的承诺缺口、资金缺口、技术缺口以及人才缺口。此次会议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聚焦高质量发展科教前沿,推动碳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盛会。全面提高碳中和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行动能力的重要保障。
图片说明:阳化冰副总编辑致辞
阳化冰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社会观念更新、产业发展重构、科学技术创新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教社在碳中和领域率先谋划、布局,积极参与推进相关的课程和教材建设,邀请专家们论证、编写、审阅、出版、推广《碳中和概论》教材,以此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勇创教材出版新局面的决心与行动。
图片说明:《碳中和概论》教材发布
开幕式上,华东理工大学牵头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碳中和概论》教材正式发布。该教材作为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未来产业(碳中和)的核心教材之一,对碳中和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实践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能源、资源、化工、信息、经济、管理、社会类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为大众读者提供通识型碳中和认知。
图片说明:大会报告
图片说明:大会报告主持人
贺克斌院士、王金南院士、徐春明院士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柴麒**任分别以“碳中和人才需与供的思考”“实施工程绿色设计教育 夯实美丽中国绿色底色”“双碳战略下学科融合和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双碳’变革趋势下市场机遇及人才培养”为主题作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由段宁院士、徐祖信院士主持。
在分论坛环节,16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受邀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嘉宾围绕未来产业碳中和教材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碳中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讨两个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图片说明:闭幕式报告
会议闭幕式上,孙丽丽院士以“加快绿色氢能与石化融合的创新发展”为主题介绍氢能的制储运以及绿色交通的技术攻关和创新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碳中和行动计划》工作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江霞教授介绍了该行动计划的推进情况。杨为民院士做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的CO2化工利用技术”的报告,强调二氧化碳高效利用的关键在于催化材料和反应工程的突破。闭幕式由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雍瑞生副总经理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理科事业部陈正雄副主任主持。
图片说明: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闭幕式致辞
沈海涛在闭幕式致辞中,向参会嘉宾和专家的热情参与及宝贵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广泛的学科交叉合作,高校要汇聚学科资源,进一步推动多技术跨界融合、促进多学科协同攻关,合力推进交叉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华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积极构建教育、科技和产业统筹推进、融合发展的格局,为我国在碳中和未来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教务处、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负责人等参加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