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碳”战略 山东港口蓝色海岸披“绿”生金

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2024-07-21 浏览量:19

5月15日,生态环境部在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中揭晓了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建设实践案例榜上有名。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是山东港口践行“双碳”战略的一个典型缩影。山东港口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表示,组建五年来,山东港口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锁定“双碳”目标,努力在港口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开新局”,持续在“绿色”赛道上提速竞跑。

顶层设计,规划绿色发展总蓝图

3月14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现场向潍坊港区颁发承诺性碳中和证书,这是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和首个全港区范围的碳中和认证,标志着山东港口在绿色发展顶层设计方面再出新成果。

注重顶层设计,是山东港口践行“双碳”目标的先手棋。成立伊始,山东港口就把“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企业“五个国际领先”发展目标的首位,坚持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构建起绿色发展的“四梁八柱”,把生态保护放在港口战略布局优先位置。

2021年6月5日,第50个世界环境日,山东港口在全国港航领域率先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聘请18位专家组成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山东港口提供高端智库助力。随后,山东港口又先后编制了《“智慧绿色港”综合能源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全局性、系统性、分步骤推动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同时,山东港口创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查机制,与上级督察有效衔接,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结合港口实际,山东港口牵头编制了《近零碳港区建设技术指南》团体标准、《近零碳交通设施建设技术要求·港口作业区》行业标准,填补港口行业零碳标准的空白,引领行业稳妥有序减污降碳。

组建五年来,山东港口先后有13个公司获评亚太绿色港口、中国绿色港口。其中,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更是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码头;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威海物流园取得全国首张港口物流园区“碳中和评价”证书,打造港口零碳仓储标杆。

双管齐下,打造环保节能型港口

5月的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东作业区车船货物快速流转,一派繁忙。它的一侧则是一片岁月静好:阳光,碧海,金沙滩,甚至“水中大熊猫”江豚也在此畅游……这里是全国首个退港还城修复整治工程—海龙湾。

海龙湾的前身为煤炭堆场,曾为国家煤炭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城市需要更清洁秀美的海岸线,产业需要更智慧绿色的港口,日照港主动担当,将煤炭作业区迁移远离城区,把珍贵的生态岸线还给城市:海龙湾修复生态岸线1882米,新增沙滩约46万平方米,成为港城融合发展的亮丽名片。

海龙湾工程之外,日照港还开展了东煤南移工程、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工程等诸多环保型工作,为城市腾出更多发展空间,体现了山东港口始终将污染防治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扎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达成港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查、未来可测、风险可辨,山东港口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个跨港区、多地市联动的大气环境在线管控系统,对港区“三尘四气”(TSP、PM10、PM2.5、NO2、SO2、CO、O3)共7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对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比对分析,全面提高环境管理效率;编制《港口移动源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为系统评估、精准施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支撑;在日照港率先建成全国沿海港口首个焦炭散改集条形仓,提前一年完成现有万吨级以上油品装船码头的油气回收改造,提前三年完成自有国一非道路移动机械清零。

同时,山东港口开展园林式港口建设,以2023年为起点,三年为周期,一年起势、两年建成、三年优化,2023年新增绿化美化总面积63.6万平方米,种植植株339万余株、形成水面1032平方米,新增口袋公园等景观64处。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亦是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山东港口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氢则氢,大力推动供能多元化、用能清洁化,从供给侧和消耗侧共同发力推动构建清洁低碳的用能体系。

在供给侧,山东港口聚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开发,推动港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应建尽建”面积达40万平方米,建设港区大型风机4台,绿电发电能力达1.5亿千瓦时/年;建成沿海港口首座港区加氢站,积极推动“中国氢港”建设。

在消耗侧方面,山东港口聚力设备设施电动化、清洁化替代,自2021年起,启动实施换电站倍增计划并建成投用沿海港口首座换电站,2024年一季度换电站换电量突破1500万千瓦时,预计2024年底港区换电站达到18座,换电新能源车辆近800辆;引进洒水车等设备近300台,清洁用能占比由成立时的49.5%提高到62%;推广应用氢能集卡50辆、氢动力轨道吊10台。目前,规模化、多元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已在山东港口各港区全面起势,港口环境日趋“清洁化”。

优势延伸,深度赋能低碳供应链

近日,山东港口烟台港管道(港源)公司对多家炼厂提供高凝、高粘重质油品运输服务,在保证重质原油准时送达的同时,同步减少蒸汽使用量和碳排放,彰显了山东港口持续放大“万能接口”和“棋眼”功能,积极影响上下游、相关方,从运输侧和平台侧双向发力,为港航供应链赋予绿色低碳属性。

集疏运体系是山东港口赋能低碳供应链的重要战场。依托97条海铁联运班列、47个内陆港、2800公里输油管道,山东港口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公转管道”和“散改集”,海铁联运量多年位居沿海港口第一位,铁路、水路、管道以及新能源车集疏运占总集疏运的比例超过80%,带动全产业链节能减排。山东港口积极推动岸电常态化使用,出台接电补贴、优先靠泊等政策,先后实现了港作船舶、渤海湾客滚、航运集团自有船舶岸电常态化使用,2023年岸电使用量达到1500万千瓦时,2024年一季度累计岸电接电量已突破6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00吨,节省燃油1200吨。

山东港口披“绿”生金,多项重磅荣誉让3345公里的蓝色海岸线熠熠生辉。《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低碳篇”优秀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2)》,《山东港口全面推动零碳港口建设 实现绿色发展》入选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山东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典型示范研究》荣获全省国资国企系统2022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

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持续打造清洁低碳、智慧高效的绿色物流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以硬核担当为“美丽中国”画卷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