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15日讯 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年的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前夕,《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等文件接连出台,继续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清洁低碳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资料图)。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一组数据,见证我国节能减排之路。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山东石岛湾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运。风电形成从设备制造、开发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完备全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6.5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3.8%。
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接近1000万台,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建了充电设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目前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60%以上。
天津港打造“智慧零碳”码头实现降本增效(资料图)。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一组目标,绘制经济社会绿色蝶变“路线图”。
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发布70项“双碳”国家标准,基本实现重点行业全覆盖。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面向企业、项目、产品的三位一体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设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
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长200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
到2035年,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全国生态日海报。图片来源:国家发改委
这是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正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以推进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优化完善能源价格市场化机制、构建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标准体系、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为抓手,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稳步前进。
这也是一场惠及民生的深刻变革。在江苏,液化天然气从盐城“绿能港”源源不断地供应至苏、豫、皖、鲁等省份,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天然气供应应急调峰;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用上了光伏供电,生态防护林每年吸收约两万吨二氧化碳;天津建设潮白河湿地公园,开展潮白新河综合治理,实现了保障宝坻区乃至天津市防洪安全、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优美亲水空间等多重目标;福建三明推行林长制、“林改”、林业普惠金融产品等政策措施,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培育起森林康养产业,点“绿”成金走出富民路……
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非单选题,生态环境保护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为迎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各部门、各地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活动宣传环保理念。
国家发改委发布系列海报,倡导崇尚绿色低碳,共创美好生活。香港特区政府将于8月15日至31日推出全国生态日专题展览、生态速查体验团等多项活动,号召市民共同参与。
湖北汉江中级人民法院到仙桃中学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知识。福建福清市人民检察院和涵江区人民检察院与莆田海警局涵江工作站一同前往兴化湾海域开展联合巡航,就海域周边是否存在垃圾污染、违法养殖、非法捕捞等破坏海域生态的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并向当地渔民、蛏农分发宣传材料,讲解禁渔政策。
8月初起,《万物共生大讲堂》在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拉开了“全国生态日”系列科普讲座主题月的序幕,邀请植物、动物、古生物及天文等领域的专家分享万物世界的精彩故事。贵州全省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将开展低碳承诺、绿色出行、环保宣讲、植绿护绿、环保制作等低碳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和带动游客参与低碳志愿服务。
全国生态日海报。图片来源:国家发改委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要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行动”、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既是“该做”的事,也是“要做”的事。让我们携手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共建天蓝、水碧、净土、山青的生态家园。